鸡毛信(图)

现代通讯快速便捷,有快件邮递,还有手机、电脑、传真等等。但是,在通讯落后的古代,被认为最快、有标识的信件,恐怕非"鸡毛信"莫属。

"鸡毛信"的前身是"羽书"、"羽檄",早在秦汉时就出现。《汉书》中载:"吾以羽檄征天下兵",原来,古代纸张尚未出现前,以木简为书,长两寸,谓"檄"。对十分火急需要传递的公文、信件,就在上面插(黏)上鸡毛、鸟毛,表示迅疾而得名,表示信件的投送应如鸟疾飞一样迅速。

这种征调军队的文书在中国古籍诗文中屡有出现。唐代诗人杜甫〈秋兴八首其四〉诗写道:"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王维的〈老将行〉诗中也写到羽檄:"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在宋代、元代,朝廷还创建过投递"鸡毛信"的驿站"急递铺"、"急脚递",急脚递日行可达四五百里。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到"如故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原来,古代一些重要的"鸡毛信"可以不经枢密院处理,而直接由"皇帝"下令,在急递途中,过往车马行人看见后都得让路 。

当然,收到鸡毛信,必须如现代人处理紧急公文一样,呈阅急办,不得延缓。

"鸡毛信"除了求快,还要求准确无误。那么,为何选用鸡毛黏附作为急件特殊标识呢?首先是因为鸡有古人评价的五德:"首带冠者为文,足搏距为武,敌在前敢斗为勇,见食相呼为仁,守夜不失为信。"传递机要急件就应如鸡司晨啼明,即使风雨雷雹也不失时。此外,国人把鸡视如吉鸡,也许取其逢凶能化吉的蕴意,也很可能是由于鸡毛远比鸟羽容易获得。


本文留言

作者展华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