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处皆可利人的葛繁
大观中,有士人于京师铺中,见靴一双,类其父殡殓时物。问之,主人曰:"昨一官人过此,令修理者,顷当来取。"士人伫立以待。俄一马上郎至,乃其父也。取靴迳去,子追呼曰:"吾父何忍无一言教我?"父回首曰:"尔做人当如葛繁。"问葛为何人?曰:"镇江太守。冥司皆设像焚香礼拜之。"遂不见。
士因往镇江谒繁,具道前事。问平生何修,繁曰:"某力行善事,日或四五条,或至一、二十条。今四十年,并无虚日。"
士问如何为善事?乃指坐间踏子曰:"如此物置之不正,则蹙人足,某为正之;若人渴,与之杯水,皆利人事也。几微言语动作,皆有可以利益于人者。自卿相至乞丐,皆可为之。惟行之攸久,乃有利益耳。"后葛以高寿坐化,子孙富贵不绝。(选自德育古鉴---救济类上)
译文:
宋徽宗大观年间,有一读书人于京城的某店铺中,看见一双靴子,好像是他父亲出殡时所穿的那双靴子。他很诧异的询问店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店主说:"昨日有一做官的人经过这里,要我帮他修理靴子,稍后他会来拿。"这位读书人便站在那里等待。隔了一会儿,有位骑马的人,果然下马来拿靴,而此人正是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拿了靴子便要走,儿子在后面拚命追喊:"父亲,您怎忍心不开口,难道没有任何一句话来教我吗?"父亲回头告诉他:"你做人要像葛繁。"儿子又问:"葛繁是谁?"父亲回答:"他是镇江的太守。我们阴间的阴官都设了葛繁的像,给他烧香礼拜。"说完,人便不见了。
这位读书人便前往镇江拜访葛繁,并告诉他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同时请教他平常如何修养自己?葛繁回答:"我很努力在做善事,有时一日做四、五条,多的时候甚至一、二十条。至今做了四十年,从未间断。"
这位读书人听了十分讶异,便问他是如何行善的呢?葛繁指着坐椅中间的踏子说:"就如这踏子摆得不正,恐会妨碍别人的脚,使人不舒服,我就把它摆正;假若别人口渴,我就顺手拿一杯水给他,这些都是利益别人的事。很小的言语及动作,都可以有利益别人的地方。从达官显贵至乞丐,都有机会做善事。但是要持之以恒,才能见到好处。"葛繁最后得以长寿而终,子孙富贵不绝。
人与人相处,"代人着想,为人付出",常常是既简单却又最容易忽略,反而做不到的事。一发生事情常常马上埋怨到底是谁弄的;或者造成大家不方便的时候,就计较、责怪那个源头,最后或许把事情解决了,但是却没有办法把人的心改善。怎么把心的问题彻底改善呢?真正的关键在于内心中是否常存一个要利益他人的心。
大观年间的葛繁,就是处处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对别人付出",譬如说"物置不正",会妨碍人家就把它放正;"与之杯水",给人一杯水解渴等等。"几微言语动作,皆有可以利益于人者",所做任何的微小言语动作,都可能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善心,所以善不在于大,而在于是否存在一个很强烈要帮助别人的心。可是要这么做可没那么容易,"惟行之攸久,乃有利益耳",一开始要培养这颗善心,然后常常去做,但也不是短期就能做到,由恒常的生活点滴中去观察、去运用,才能产生真正的利益。
葛繁从小处行善,是我们人人可以效学的。因此,虽然我们眼前做不到,但能发广大"愿",把这一颗善心缘得有如虚空一样大,这个善的功德也会如虚空一样大,单单这一念就可以惊天动地。所以有一个恢弘广大的心胸,再加上脚踏实地去行善,人格便得以提升。
- 关键字搜索:
-
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