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孔子
前两天和朋友驾车出行,使用了手机公司提供的GPS服务,因为转错了路口,而我们又没有按照指示及时掉头,GPS居然两次停止了服务。朋友调笑说,这个 GPS很得儒家精髓,所谓“王有过,谏之。再谏不从则去。”因为都是来自中国大陆,如此调侃先圣,我俩因此大笑不已。“不从则去”一说并不出于孔子,而是出自他隔世传人——孟子。以前中国人常说孔孟之道,所以也算是和孔子拉上了关系。
最近在中国大陆,孔子却真的和高科技较量起来了。据说有关当局为了大力推动《孔子》一片,一度下令停映《阿凡达》2D版,还引起了大量民众的不满。当然《孔子》不是孔子,不满《孔子》也不是不满孔子。老先生胸怀博大且充满幽默感,对此应该是不在乎的。
第一次知道有孔子这么个人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时候中国掀起批林批孔运动,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大家一起义愤填膺地写批林批孔作文。记得有一个同学竟指孔子是林彪乡下隔壁的地主,成为当时学校的笑谈。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是从历史教科书中或者是《论语》中得知孔子,说起来很惭愧,但错不在那些孩子,而在中国政府,这道理至为明显。当然,至今我也没有搞清楚林彪和孔子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在好几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孔子都是一个极为负面的形象。当年中共批孔,不但宣传机器连篇累牍,而且大字报漫画满天飞。文革结束之后,大学里面的政治教科书对孔子的描述仍然是“复辟奴隶制度的反动派”。只是到了九十年之后,从欧洲进口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完全破产,才有了孔子先生的慢慢翻身。近年以来,孔子大热,其中有商贸经济炒作的原因,也有中共需要一种“软实力”出口,来对付现代西方意识形态。中共不但在海外建造了几百所孔子学院,而且四处宣扬,俨然以孔子代言人自居。
这对“万世师表”的孔先生来说,正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占GDP比例在全世界倒数第二,在中国还有大量地区没有正规学校,因此需要大家捐款来建“希望小学”,但却大笔投资到西方最发达的国家去建立孔子学院,并派出数以千计的教师去向西方人灌输“之乎者也”。
孔子大概是中国的首代“博导”。在生时就有数千学生,其中好几十人大概都可以称得上博士。几百年之后,光秦始皇坑儒,就坑了两百多儒家的博士。孔子一直主张有教无类,他的博士群中却很少有各国的高级官员。不像眼下的中国,凡是高级官员几乎都是博士,或正在读博。官员读博当然和知识无关,只与升官的要求有关。儒家有学而优则士之说,现在与时俱进为士而优则学,那是孔老先生当初如何都无法想像的。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今大陆政权可说是不“仁”之极。其实孔子最重视的还是“道”。年轻时请教老子,年老后注《易经》,还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名言传世。两千多年后,竟也有人把老夫子先损后抬,拿出《孔子》来欺世盗名,那世界也算是“无道”得紧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