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由孙中山创建 却被共产党窃去……
中国人民大学,堪称中国民主运动的摇篮,出产了诸多名人:林昭、林希翎、张志新、丁子霖、蒋培坤、魏京生、江棋生、刘贤斌、远志明、任不寐……1985-1987年间,我在学生会宣传部工作的办公室是腾空的老图书馆的书库,经常夜深了就睡在那里。现在想起来,那地方居然就是林昭咳血的地方!当我去苏州凭吊林昭墓时,不由得感慨愧疚万分。
追根溯源,同盟会创办的“中国大学”,才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的前身之真身。她开学于1913年4月13日并延续到1949年4月,创办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们——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等,只不过在1949年被匪共“劫收”了并且砍掉了整整36年的校史,被歪曲为共产党的“陕公”之后--洗脑灌毒的工农速成班,怎么可能发展成为一所正规大学呢?
中华民国南北议和之后的1912年冬季,同盟会决定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模仿日本早稻田大学,在北京筹办“国民大学”,孙中山先生担任校董会的董事长,宋教仁为第一任校长。但在预定开学的1913年4月13日之前,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遂由校董黄兴出任第二任校长,并由彭允彝先生代行校长职务。 1917年,国民大学改称中国大学。11年后的1924年,才有黄埔军校。所以,国民党故老相传“先有中大,后有黄埔;一北一南,一文一武”。
中华民国第二次南北议和(张学良满洲易帜)后的《中国大学十六周年纪念大会会刊》记载:辛亥革命的硝烟尚未散尽,“孙总理在这成功的失望当中,深知欲贯彻革命的主张,谋真正共和的实现,非养成革命的人才从根本上改造不可,于是和宋教仁、黄兴诸先烈规划进行,以树百年大计。这时宋先生恰供职北平,又以北平为全国文化的中心,逐决计组织搜罗学识经验丰富的革命人才为导师,而宋先生则被推为第一任校长。筹备即竣——至是为时势所要求的中大(中国大学),逐于民国二年四月十三日正式成立了。”
中国大学初设四大部:大学部,下设文、法、商三科;专门部,下设法、商两科;法政别科部;附属中学部。在中国大学及附中的历史上,汪精卫、冯玉祥、张学良、阎锡山等曾任名誉总董事;孔祥熙、孙科等曾任董事长。
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大学的学生率先列队参加,结果多数学生被打被捕,其中一些人被警厅关押了半个多月。后经姚撼校长与其他院校的六位校长联名保释放回。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大学辽籍学生曾组织了抗战救国团,9月21日,中国大学召开反日救国大会。学生李兆麟从此奔赴抗日前线,与杨靖宇、周保中同志成为满洲抗日联军的三位著名将领。
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中,中国大学学生会主席董毓华等率领学生队伍越墙出校,涌上街头游行,最早来到新华门请愿,在12月16日北平抗日大游行中,董毓华和其他同学夺过水龙头反射军警。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上“一二 · 九”运动图片,就是依据当时现场拍的这幅照片绘制的。1935年12月22日,北平学联在中国大学逸仙堂举办血衣展览,展出“一二·九”、“一二·一六”事件中各校受伤学生的数百件血衣。这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国大学的光荣。
1935年,原北平设市后的首任市长何其巩到北平中国大学校董会工作,并任代理校长。北平沦陷期间,何其巩一心一意办教育,坚决不任伪职,他与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合称为在北平坚持办学的三位著名大学校长。
1949年3月,北平再次沦陷,中国大学被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劫收”,改称“中国人民大学”。校舍二龙路口袋胡同郑王府,改为教育部的衙门。
厘清渊源之后,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友们应该记住,自己母校的真身是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大学,并应以此自豪!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