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关,辛苦经营一年的小老板们照例要“盘存”“算账”,看看一年来是赔是赚,想想来年的生意该怎么做;平民百姓也要回顾一下一年来的收入与支出,盘算盘算来年的生活。家庭是如此,社会也是如此。春节前后,在中国的报刊杂志上,算生活帐,盘点老百姓收入的消息也就不免比平时要多一些。其中有一则与百姓生活水准有关的消息比较引人注目,那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中国中产阶级增长研究结果。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陆学艺等人特地赶在春节之前,公布了一项“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课题研究结果。该研究认为,目前中国中产阶级(他们称之为阶层)的规模已经达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左右。这也就是说,中国中产阶级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三亿左右。这个数字比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国总人口还多出近一亿;或者大约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根据陆学艺等人的估算,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扩大规模。
中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意味着一个具有稳定购买力的社会阶层正在出现,从而会提升社会的总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从政治上看,中产阶级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这是因为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对未来的生活也有明确而积极的预期,因此,社会的稳定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
正因为如此,中产阶级的壮大对于中国社会而言应该是一个好的消息。但是,这个研究报告所引起的社会反应却并不积极。绝大多数读者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远未达到报告所称的三亿人之多。不少评论还有些尖刻,称虽然不少人还没有达到中产阶级的水准,但是他们却“被中产”了。与“被中产”相似的被动语态的辞汇近几年在中国十分流行,例如,数以百万计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在统计表上“被就业”;那些对社会不公不满却无处发声的人“被和谐”、还有那些关在警察局里的无辜民众“被自杀”等等。
我不想主观地评判社会科学院的这一有关中产阶级的研究结果是否因为遵循党和政府设定的“主旋律”而为中产阶级的人数“灌水”。事实上,有关中产阶级的定义和涵盖范围历来没有定论。在社会阶级划分问题上最有影响力的当属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按照他的方法,社会阶级应该根据一个三维衡量体系来划分:一是社会成员在市场体系中的相对经济关系;二是他们的社会地位;三是他们的政党属性。
据陆学艺研究员的解释,他们对中产阶级的划分主要的依据是职业。在他的划分中,国家管理者、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等。客观而论,它的划分也还是有个标准的。只是依据他们的标准,那些收入微薄且没有保障的“蚁族”和微本经营的小商贩都在中产阶级之列。他们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每年具有数以百万计、甚至千万计收入的高级“公务员”们是同属一个阶级的。
且不说这些无房、无车、无安全感的“蚁族”“个体摊贩”等是否会由于自己与可以随意欺负他们的官员们同属一个阶级而感到受宠若惊,仅就经济状况和社会功能而论,中国的中产阶级之间的收入差别恐怕是全球最大的;中国中产阶级在提升市场需求和社会稳定方面的功能恐怕也是全球最弱的。换言之,这份报告所指的中产阶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产阶级。搞清楚了这一点,是“主动中产”还是“被中产”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 关键字搜索:
- 中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