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家指出,在目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化、人口数量呈现负增长的状况下, 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的第二代的问题会引发更深远的社会危机。
《北京晨报》日前的报道引述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的话说,由于中国第二代独生子女与父母有天然的情感隔阂,而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使他们面临价值观的扭曲,与身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相比,“独二代”在人格和心理上的缺陷更是雪上加霜。周孝正教授表示,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问题很多,亲情的缺失不但有与父母之间感情的天然隔阂,也包括没有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这使得独生子女成为社会成员中心理和人格上存在缺陷的一代人,其危险程度比目前想象的更为严重。
中国官方自上个世纪推广计划生育政策,八十年代后出现独生子女的第一代人。目前他们当中的一些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也开始养育后代。由于独生子女只有父母和双方的老人抚养照料成长,长期以来他们在心理上的冷漠、自私和无法合作等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学界的关注。《北京晨报》的报道指出,这一问题正延续到“独二代”身上,他们的情况更加严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的胡星斗教授认为,在中国农村和城市当中成长起来的“独二代”虽然经历不同,但都蕴藏着更深层的社会问题:
“ ‘独二代’可以叫做流浪儿一代。因为户籍等等原因,那些农村的‘独二代’,他们很难融入城市。在城市里面是城市户籍的也是在城市长大的这些‘独二代’,他们从小至少四个老人,加上父母的溺爱,使得他们品行意志很难得到磨练,也缺少应有的心理的承受能力。这样的‘独二代’的确是很难适应这种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的环境。农村那种流浪到城市的‘独二代’,这个问题就更严重,甚至有可能成为犯罪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这样的一些问题的确是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注。”
报道指出,事实上,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在心理上并未真正成熟,现在则必须要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而大多数“独二代”由爷爷奶奶抚养,被娇惯了的孩子不但不愿服从父母的管教,甚至与同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存在天然的感情隔阂,这使得“独二代”再次成为社会上失去亲情的一代。旅美中国社会经济学者何清涟女士指出,目前中国社会的整体环境对于“独二代”成长的影响远大于被动式的家庭教育模式:
“ ‘独一代’和‘独二代’的成长环境确实不一样。但是这是一个社会环境的作用。社会教育的作用远远大于家庭作用,比如‘独二代’现在看到的官僚是贪污腐败,人们对恋爱、家庭、婚姻视同儿戏。这到底是社会问题还是家庭问题啊?这里首先就需要解决的是社会环境的问题。现在大学毕业生毕业分配,能得到一个好职位,完全是靠父母的关心,几乎个人能力不占什么作用,这也是他们接受的社会教育,家庭只不过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中间被动地起了一些作用而已。”
有研究发现,除了亲情的缺失,在目前中国市场竞争环境下出生和成长的“独二代”,更被反复强调的“适者生存”经济法则所困扰。这些孩子往往从小被教导要用功读书,要成为能生存于社会竞争中的所谓“强者”,这一中国特有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封闭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也扭曲了正常的人生价值观。胡星斗教授对此表示:
“目前‘独二代’生存的社会环境确实是比较恶劣的。一方面是市场经济存在着种种不公正的现象;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缺少法治而导致的种种的潜规则的盛行。那么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是表里不一;还有整个社会的正义得不到声张而导致的社会的极度冷漠。所以这样一种沙漠般的社会环境的确给年轻一代也会造成心灵上的扭曲!”
旅美社会经济学者何清涟女士则认为,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文化对于“独二代”的心理成长和价值观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
“ ‘独二代’的心理素质和他们的价值观是靠什么培养而成的? 是靠社会环境, 是靠整个社会发生的一切天天在教育着他们,塑造着他们的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素质。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和心理因素毫无疑问在他们成为这个社会主流的时候会影响这个社会。目前他们该读书的时候,大学学费涨价了;他们该就业的时候,他们找不到工作了;他们想结婚的时候根本买不起住房了,形成中国现在所有社会的症结了,是中国的腐败堕落,很不健康的政治文化。”
中国社会学者周孝正也认为,目前由独生子女政策所引发一系列问题,如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数量负增长导致未来劳动力短缺的趋势,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压力,对未来中国的人口和养老等问题都将影响深远,应当引起各界的重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学者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