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合神离?中国银行业,外资大撤退
随着近日中国各银行年报公布显示,近年来不少在2004年、2005年中国银行业大改革时引进的“外资战略投资者”,如今陆续出现撤离风潮。媒体分析,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后,部分“战略投资者”和他们投资的中国各家银行变得“貌合神离”,曾被寄予厚望的技术合作,也变得形式大于内容。 南方都市报报导,3月24日,中国银行公布的2009年度年报显示,当年中行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银行集团,都大规模抛售持有的中银股份,合计获利约82.6亿港币,而这并非单一个案。 据统计,2009年,包括工行、建行、中行等大型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将其持有的价值1,300多亿港币的股权变现,获利高达900亿港元以上,经济观察报指出,外资的集中撤退也曾引起香港市场的恐慌。 报导指出,这些外资当初并非仅为了财务获利,而更着眼于与中方银行的其它合作。以信用卡业务为例,花旗、汇丰、运通等外资机构,都想在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分一杯羹,也和中国的国内银行有了许多合作,然而因为外资对中国的信用卡市场评估“不到位”,从种类到盈利模式等都不符中方市场现况,使得实际运作困难重重。 同时,这些外资对于成立合资子公司需求迫切,而中国在这些准入的行政审批速度非常慢,以至于中期内看不到赚钱的可能性。 对中方的银行业而言,在市场化转型初期的基础性建制工作已经完成,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发展,这些“洋股东”们并没有办法解决。(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貌合
來源: 工商时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http://m.kzg.io/gb1R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