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女的头上花园
虫寻埔女是大海的女儿,每天的潮起潮落都有她们的牵挂和希冀。
比起惠安女和湄洲女来,虫寻埔女的传统服饰没什么特别之处,穿的无非也是染色布衫,上窄下宽的模样,然而,虫寻埔女的头饰却是福建三大渔家女中最迷人的,以“头上花园”来形容是最贴切的描绘。
虫寻埔女梳发时先在脑后盘个圆髻,
髻心插上一支大鲨鱼刺或塑料筷子固定,然后绕髻环戴二至三层时令小鲜花缀成的花环,再对称地插上几支大红、桃红色艳丽的簪花、绢花或鲜花,犹如现代城市中心春意盎然的鲜花坛(上图)。有的虫寻埔女意犹未尽,又在髻心两边各插上金银制成的双角发钗或梳子。这样层叠有序、花团锦簇、芬芳飘逸的发型,远远的,就已经暗香浮动,令人目眩神迷,从而忽略了虫寻埔女赤脚或趿着拖鞋。这样“头重脚轻”的打扮,是福建渔家女的共同特点哦。
在虫寻埔村,走进一幢老宅的天井,看到祠堂上挂着好多张老照片,女人头上都插着大簪花,头后的“围花簪”若隐若现。这样的黑白照片,唯独簪花被涂抹成彩色,可见当地人对“头上花园”从不敢怠慢。当地人告诉,虫寻埔女很舍得为头上的“围花簪”花钱,福州有牛角梳工厂专门为她们制作各种彩色的牛角梳,有鱼型、鸟型等,邻村有人专门为她们种植含笑花、素馨花、粗糠花等。虫寻埔女美丽的头饰竟然成全了一个个小产业,真是令人惊叹呀!
虫寻埔女服饰文化形成于何时?这让许多人疑惑不解,专家亦各说各话,比较多的观点认为宋元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密切,原住民朴素自然的审美观和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质相融合,形成如此另类的服饰风格。
虫寻埔女喜欢打扮,也勤劳能干。这些生活在海滨的渔家女,当男人出海捕鱼或外出经商时,她们则在家织渔网,带小孩,敲剥海蛎,为商人搬运货物。即使到了今天,漫步村庄里,依然可以看到她们挑着海产品匆忙而过,或在自家小院里敲剥海蛎的身影。至今在泉州的各个菜市场,虫寻埔女卖的海鲜仍然有良好的声誉。
虫寻埔离繁华的泉州太近,年轻女子很多已经追求时尚去了,发型也有了新的改变。然而村里的中老年妇女坚守着传统文化,每天不厌其烦地盘着圆髻,插着满头的花儿,有的还喜欢在腰间别一个鲜红色的塑料小钱包。因为旅游热的兴起,一些年轻的虫寻埔女也开始恢复传统头饰,这样我们就不愁“头上花园”会在虫寻埔消失了。
- 关键字搜索:
-
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