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宝贵的课间十分钟
记得当年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课间活动非常活跃,内容也很丰富。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就会冲出教室,在楼道或者操场占一块地盘,立刻开始跳皮筋、扔沙包、跳绳、打球。淘气的同学还会爬上墙头,走几个来回。十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一晃而过,铃声一响,大家再回到教室里上课。四十五分钟后,再踩着下课的铃声跑出来,接着玩刚才的游戏。
我印象里的童年就是这样过来的。虽然我上的是全国有名的实验学校,但从来没有觉得功课重、压力大,连睡觉都没缺过。在任何情景里,只要回想起小的时候,我的记忆里承载着都是游戏与快乐。
所以我特别同情现在的小学生们。他们每天背着重重的书包,从早到晚,除了上课就是做作业,睡眠不足,体能下降,玩就更成了童年的奢侈。课间活动呢,当然也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和乐趣。
有一个老师在网上这样写道:“我注意到下课铃一响,有的学生便急匆匆奔向厕所,有的学生依然手不离书、在思考老师课上讲的内容,有的学生蒙头在赶写老师留的作业,也有的学生趴在桌子上缓解疲劳。能真正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的学生,却是少之又少。课间活动正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忽视、或者放弃。”
确实,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时间不够用,他们自然要抓紧每一分钟来学习。殊不知课间休息可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用来上厕所、赶作业、打磕睡的,它是根据学生发展的心理、生理特征和需要、而采取的一项和上课一样重要的措施,必不可少,决不能忽视、或者放弃。
我们先从孩子身体发展的需要来看吧。学龄期的孩子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功能还非常脆弱、非常不完善,需要细心哈护。过分的使用会造成器官的疲劳,甚至永久性的伤害。课间活动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调试身体各部分机能的机会。
比如孩子通过向外远距离眺望来调节视力,防止眼部疲劳,避免形成近视眼。又比如孩子通过跑、跳、打、闹,能够活动四肢和躯干,防止因长期不良坐姿而造成骨骼发育畸形,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等等。
适当的课间活动还符合儿童大脑功能发展的特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孩子越小,他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越短,需要经常转换注意对象。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有这个经验,就是常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们坐不住、干事没有长性,这其实和孩子的年龄特征有很大的关系。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老师除了在讲课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交叉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外,要充分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让学生们通过活动休息大脑,避免因为大脑疲劳而影响学习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杰瑞特曾经就课间休息做过一个研究。他比较了一些四年级学生的课堂行为,发现在有课间休息的那些天,学生听课时更加专注、写作业更加认真,上课做小动作、干扰老师讲课的情况,也比较少。同样是这些学生,在没有课间休息的那些天,他们的注意力显著分散。老师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维持课堂秩序,讲课的内容大大减少。由此可见,虽然课间休息看上去和学习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却能够影响学习效率。
除了会影响学习效率,课间活动还是培养孩子们社会交往能力和自由表达能力的好机会。现在中国的孩子独生子女多,在家里很少有机会和同龄伙伴一起玩耍、做事;到了学校呢,又经常是埋头读自己的书、写自己的作业,团代活动少,同伴交往的时间就更有限了。课间活动能够给孩子们提供一些不在成人监督之下而自由表达意愿、自行解决矛盾冲突的机会,可以让孩子们练习解决各种人际交往的问题、培养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这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需要。
虽说课间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但也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安排。老师要根据学校的环境和建筑特点,为学生们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器材,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呢,也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训练,让孩子们学会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活动,把宝贵的课间十分钟充分利用起来。
(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校)
- 关键字搜索:
-
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