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自己 需要才能也需要胆魄 (图)

             

                                   白居易诗意图

古代读书人欲求上进,写些能显示才华和识见的诗文自我推销一番,说是寻求知音见赏,实则希望对方接见或择机引荐等,谓之“干谒、干请”。如果只想入仕求官, 则谓之“干禄”。这种投诗问路,如果不是死乞白赖,通常当属风雅做法,不管怎么说,总比送“黄白米(黄金白银)”去打通关节腐败干部强。底层读书人大都十分清苦,寒窗攻读,有时连下锅的米都无有,更何况那些能买动鬼推磨的“黄白米”呢?呈奉一两首诗词,显露点才华,“以文会友”,即使高官不予理睬,也不太丢面子;一旦得其厚重,称知音称恩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乘便东风,获得展示才华的机会,就此振翮云天,声动九野也未可知。

今天的才子在人才市场投放百十份简历,逢着“泥牛入海无消息”,便感到非常委屈,其实古代入仕或出门做事,若非龙虎王孙机会易得,也四处碰壁,十分艰辛。唐朝张固《幽闲鼓吹》载,白居易初至京城,曾以诗拜谒著作郎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三字,对白居易道“米价方贵,白居恐怕不易”,待读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诸句,立即刮目相看,说“道得此等语者,居即易矣”,不但推荐了白,还为之延誉,白自此声名大振。看来,知遇与否,有无真才实学当为首要。社会复杂,不公平的事古今都有,华盖当头,机会不来,上帝不解诗文又不接听电话,怎么办?才华之外,就是靠信心了,只要不做自贱人格的事,等待也是一种守望。 李白为求荐写过《上韩荆州书》,虽在他人檐下低眉说话,却气骨棱棱,“词调豪雄,到底不作寒酸求乞态”,守住的“自是青莲本色”(《古文观止》评语)。

清初有首诗见得寒士求荐的志气。顺治年间,因为督学官录取名额非常有限,普通士子入场最难。通常是选择有名气或得上层抬举的士子优先入场。龙虎王孙当然不乏权贵重臣力荐,啥时候都吃香;寒门子弟没门路,“负才无名者,多不得预”,只好投诗问路,祈愿赏拔,即便番番都成梦境泡影,纵有些许希望,亦应万分努力,鱼跃一试。当时乡间才子吴鸣珂既没名气又没后台,遂求赏于巡察使,待巡察使出巡时趁机呈诗。这位巡察使想当场考查吴的水平,见岸边小童正以竹竿击水,“渹然有声”,遂命吴鸣珂赋诗。吴是真才子,即刻作七律一首,曰:“谁把琅玕杖碧流?一声冲破楚天秋。千重巨浪分还合,万斛明珠散复收。红蓼滩边惊宿雁,白苹洲畔起眠鸥。此间料得无鱼钓,收拾丝纶别下钩。”

诗写得不错。一问喝起,突兀有力。次句只拈 “一声冲破楚天秋”承下,那是对应巡察使的命题“渹然有声”而说的。中间二联写“巨浪分合、明珠散收、惊宿雁、起眠鸥”皆依着“有声”。结尾矫起,说虽然 “有声”,动静不小,但是如果“无鱼”,对不起,本才子准备“收拾丝纶”,往“别处下钩去也”。别,指另一处,不能作“莫”解。吴鸣珂明做干请,显露了才华,却不卑不亢。这投诗问路问得精彩,还显出清骨志气,巡察使深受感动,果然举荐了吴,吴遂得以入场应试。后来,吴凭着真本事,登第做官,那是后话。

袁枚的《随园诗话》推举过翁承赞的一首小诗,值得一读。某年春暮,翁承赞见僧寺牡丹开放,俗客熙熙攘攘,争相奉迎,却无人赏识殿角的长松,觉得世情炎凉如此,写过代鸣不平的诗:“烂漫香风引贵游,高僧移步亦迟留。可怜殿角长松色,不得王孙一举头。”首句写牡丹花开观赏盛况,次句说佛门素不动心的高僧亦为艳 丽富贵的牡丹闲步迟留,可见流风之厉害;结尾不说殿角长松有多么高大,却以“不得王孙一举头”,写尽世俗之势利,也侧笔现出长松的伟岸气象。此诗章法严谨,必须细细体味,方解得诗心结撰之妙。

其实,人与物、物与物相较,近似处甚多,譬如负才不遇就颇似长松,虽然清高自是,无奈机会辗转不来,能屈居殿角,耐得住寂寞,也洵非易事。前年随好事友人去南方“观摩”一次书画拍卖活动,见那些胡乱涂抹的乱七八糟竟然抢手,拍价忽忽蹿高,一百多万下来,财大气粗的买家们居然都“相安无事”,谈笑风生;只是冷落了厅角诸多真有水平的好画,岂不气煞人也。

人生不易,怀才不遇在所难免,像吴鸣珂那样被赏拔的机遇毕竟太少,如果能像吴鸣珂那样沉得住气,冷静对待困厄,不仅须有真才实学,还得具备相当的胆魄,珍惜每一次机会,艰苦跋涉,终究会有出头之日。这就是历练。只希望百事顺遂,或钻营找关系,或使邪门歪招,一出溜进了死道,诗文作得赛李杜也无济于事了。

记住,曲折的人生旅途,时有终生难忘的风景,只要光明正大,只要尽力付出,只要不是迈腿从楼上跳下来,你就不会输。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