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艳芬故居(网路图片)
广东省为扩大内需,规划旧城改造,十年将斥资1,000亿元人民币,要拆迁重建具有二千年历史的西关旧城区。以八和会馆为中心的粤剧名伶芳艳芬、张活游、红线女和罗品超的故居都将要面临拆迁,不少人担心会让老广州文脉、西关文化彻底消失,纷纷提出了质疑。
位于蓬莱新街 40号的这栋一百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洋楼,是香港粤剧名伶芳艳芬的故居。从外观看整栋建筑保存的相当完好,八和会馆原本计划要将小洋楼买下来,改装成粤剧展览馆,现在恐怕是无法如愿了。
广州当局近日以改善交通壅塞为由,决定明年 7月前拆掉香港粤剧名伶芳艳芬的故居。兴建长400米的和平西路延长线,连接蓬莱路和丛桂路,解决这一带交通严重壅塞的问题。
根据规划的旧城改造,大批恩宁路的粤剧名伶故居,都将遭到拆除,重建西关大屋或改成绿化区。荔湾区档案局、文化局在调查后表示,只会保持八和会馆、銮舆堂和李小龙的故居。广州八和会馆名誉会长崔颂明,质疑:“这如何显现这种故居群态?”
过去广州恩宁路一带是粤剧文化的集中地,在街巷不时传出粤剧唱腔,形成这一区的独特文化。当局在 2007年起开始拆迁恩宁路一带,传统的西关大屋不断被拆,令这个西关独有、“粤剧曲艺之乡”的特色将渐渐消失。
有民众担心传统西关文化,口音、习俗、童谣、饮食文化等,会随着拆迁改建使老广州群体疏散弱化,再也无法回复原有西关大屋、竹筒屋、麻石街巷、骑楼街等老式广州的景致。
原中山大学教授李以庄也曾为了这个问题,写了一封信给广州市委书记侏小丹,他在信中提到:“故居并非只是简单的一间屋子,它是名人、建筑和故事的结合体;如果失去了里面的故事和文化,空有大屋又有什么意义呢?那最多就是一堆仿古建筑罢了。”
象征西关风情的西关大屋、中西合璧的东山洋房、独具岭南特色的商业骑楼、趟栊门、青石板路等,这种非物质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不久将会被人们渐渐淡忘了。
- 关键字搜索:
- 广州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