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肾” 玛曲湿地风光不再 黄河支流断流

被誉为“河之肾”的甘肃甘南州玛曲湿地,近年来面积缩减加快,致力于湿地研究和保护的兰州大学教授杜国祯表示,玛曲湿地面积的萎缩,是黄河下游支流断流的原因。

位于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带的玛曲湿地,近年来面积加快缩减。当地泥炭地开发、矿山开采、公路及城镇化建设以及过度放牧,也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兰州大学教授杜国祯曾发出警示,按照近20年的退化速度,不用10年,甘南州草地乃至青藏高原东部将成为中国第四大沙尘源。

杜国祯:“是在加快,就是黄河水源涵养功能补给的能力降低嘛。玛曲湿地的这个面积的萎缩,黄河河南、山东一带断流的原因之一啊 这个隐患是存在的。”

据报导,玛曲黄河沿岸已出现的长达220公里的沙丘带,目前玛曲县沙化草地面积已达69.5万亩,沙化面积仍以每年3000多亩的速度递增。玛曲民众王先生说:

王先生:“气候变化有关系,气温上升啊,黄河的河岸两边出现了很多沙丘,20年以前好像没有。”

据报导,自上世纪80年代起,被誉为“黄河之肾” 或“黄河蓄水池”的玛曲湿地风光不再,黄河的27条主要支流中,已有11条常年干涸,另有不少河流成了季节河,大部分山谷的小溪绝流,地表径流量和土壤含水量锐减。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