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消费408元,让您提前奔中产(图)
近日,亚行发布了一份名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0年关键指标》的报告,据其提出的标准来估算,就绝对数量而言,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为8.17亿,标准是每天最低消费两美元。
一美元等于6.8元,两美元就是13.6元,每天消费13快6毛钱就可以算中产阶层,那么一个月花408元人民币就可以算中产阶层,妈呀,连低保户都能混个中产做做了,以前俺老觉得这中产阶层离俺老远了,没想到俺已经中产这么多年了,现在学校的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都不止408元,连学生们都中产了。
这报道还反应出另一个问题,中国中产人数为8.17亿人,那么还有大约5——6亿人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中产,也就是说还有5——6亿中国人的月收入不到 408元,难道这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吗?一个月消费408元能做什么?居然被融入到中产阶层,难道是我们一直以来高估了中产阶层的层次?
剩下的没有达到中产阶层的5——6亿人都在哪里?也就是说月消费没有达到408元的人群,城市基本没有,或者根本就不可能有,我现在生活在一个三线城市,如果一个月仅仅是消费408元的话,才刚刚够我的房租,还剩下8块钱,你让我做什么?二线城市以及一线大城市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说不管是在城里打工的、上学的、当农民工的等等都已经是中产阶层了,离上层社会仅一步之遥了,这,该庆幸吗?
那么多一个月消费不够408元的人群就是在农村了,农村好点的叫镇,一般就是相对比较富裕发达的农村了,差点落后点的叫乡,我出生的村子就属于某某乡某某村,我在那里生活了近20年,以前说是一个月花400块钱可能觉得挺多,现在呢?现在就说在我老家一个月的消费基本都超过408元,那么我们那里也算是中产了,没想到那老山沟的人群刚刚脱贫就直接中产了,小康阶层直接就省略了。比我们那些村子更加落后的地方就基本不多了,那些地方一般都是在贫困线以下的人群,是刚刚能吃饱的地方,408元,对那些地方来说足够足够了,因为他们从来不出来,自给自足,没什么花钱的地方。
这每天最低消费两美元的标准合理吗?我觉得这有些好笑,说的是每天最低消费两美元而不是收入,我觉得在城市每人一个月消费408元人民币是根本没法生活下去的,除非吃、住、行全部免费,留下400块钱买零食的。每个月消费408元的人群还没脱贫呢,怎么一下子就被贴上中产的标签了呢?
[作者:杨不坏]
“下流”比“被中产”更糟糕
中国的中产阶层究竟有多大比例?近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了一份名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0年关键指标》的报告,据其提出的标准来估算,就绝对数量而言,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为8.17亿。(8月30日《新世纪》)
中国有9亿农民,按照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中国除了全部的城镇人口属于中产外,近一半的农民也成了中产。在生命被自杀、健康被艾滋、意愿被代表、收入被增长、工作被就业、高考被落榜之后,被时代又续上身份被中产。不同的是,作为一个权威机构,亚洲开发银行这份报告似乎并没有明显的恶意。
对于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不必在意。有群体、有差异的地方就有中间部分,而中产就是一个中间部分。但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把欧美发达国家的中产当成标准,用有钱有闲有精力来衡量中产。而亚洲开发银行中国8亿人中产的结论,则是对亚洲这一群体的划分。在这一群体中,找出中间部分,就是“亚洲中产阶级崛起”。而远远低于西方中产标准的亚洲中产标准——“每天消费2-20美元的人群”,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中产都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对个人来说,意味着收入不错,而且有时间也有精力享受生活;对于社会来讲,中产因为对生活比较满意,就不会有太多的变革冲动,从而起到社会稳定器作用。如果中产这个群体比较大,那么这个社会,人民就会幸福、国家就会稳定。所以,橄榄型社会一直是我们的理想。
可中产又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是按照居民收入划分,还是按照人口结构划分?到底是按照自个的标准定义,还是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定义?到底是时间、精力、收入全都考虑,还是只看收入?等等,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机构,抑或是个人感受,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没有标准或标准不明确的情况下,出现被中产是再正常不过的。
但在我看来,与被中产相比,“下流”更可怕。在这里,“下流”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向下流动。我们橄榄型社会尚未建立,但原本就比较小的中产还出现“下流”——从社会的中层流入社会的底层。住房、上学、医疗是压在中国中产身上的“三座大山”。因为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一场大病让一个中产家庭赤贫是常有的。而亚洲开发银行在拔高中国中产人群的同时,提到足以让国人共鸣的问题,也是“下流”——中国的“中产阶层”中有3.03亿属于底层中产阶层,经济状况略强于贫困人群,一旦遭遇任何重大危机,他们很容易重新陷入贫困。
原本正在往上爬,结果一脚给人踹了下去。中国的中产正遭遇这样的倒霉。表面上,这一脚是意外,比如疾病,可实际上,却是缺少兜底的社会保障安全网造成的。不期望我们的社会为中产壮大做多少努力,只期望那些正在奋斗的准中产,再遭遇意外被踹一脚的时候,这个社会能够去兜底。因为,“下流”比“被中产”更糟糕。
[作者:王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