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的赵爱华照顾老伴朱松林20年。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首歌曾备受恋人的追捧,不知唱这歌的人有没想过,当爱人有一天卧病在床,不能和你促膝长谈,不能陪你林荫漫步,需要你年复一年的悉心照顾,你是否还有勇气牵起他(她)的手,做这最浪漫的事?
满头银发的78岁阿婆赵爱华,做了这辈子“最浪漫的事”———携手“植物人”老伴朱松林20年。为帮老伴康复,她变身按摩师、营养师、理发师……连医生都说“不行了”的老伴,在她精心照料下,虽未苏醒,命却奇迹般保住了,做好的寿衣在衣柜里闲置20年。
身兼数职
为帮老伴早日康复
在广州白云区一五七医院家属区的老式居民楼,30多平方米的卧室内,挤下两张由木板、竹竿搭成的床,屋里整洁,无异味。客厅的旧钟“答答”作响,在20年如梭光阴里,不紧不慢,机械重复,一如女主人。
来自河南农村的赵阿婆一刻也闲不下来,像上了发条。每天早晨7点,她必准时起床,给老伴熬蛋花粥。粥一熬好,赶紧拿枕头把老伴头垫高,用汤勺撬开他的嘴,一口口喂,“他胃口好,能吃两大碗。”粥不时顺着老伴嘴角流下,赵阿婆不厌其烦用毛巾擦拭。
一日三餐,赵阿婆变着法子给老伴配置营养餐:两天煲一锅大骨汤,补钙;三天煲一次苹果粥,补维生素;盛夏每周买个西瓜,消暑……
病床上的老伴面色红润,微张的嘴“吭哧”喘气,眼珠四处打转,外露的胳膊粗壮结实,看上去很精神。“他心里明白,就是不会说。”赵阿婆举例,有时把老伴的嘴掰开喂饭,老伴会突然咬住她的手指不放,她嗔怪说“再咬就不喂你了”,他马上乖乖地松开嘴。没喂饱,他的嘴还会不停蠕动“抗议”。和老伴的“互动”,成了支撑她一路走下来的力量。
有邻居劝她“别喂了,饿死他算了。”赵阿婆不忍心,怎么说也是相濡以沫50多年的老伴啊,“就当锻炼身体吧!”乐观的她总能这样自我安慰。
老伴和她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两家隔了三四十里路。20岁的她和21岁的他在媒人安排下,初一见面就去领结婚证。老伴给她的第一印象是高大、白胖、木讷。老伴家当时穷得叮当响,只有三间草房和一个寡母,没花一分钱把她娶进门。
新婚之夜
除了新郎都是借的
“枕头是不是高了?”屋内赵阿婆自顾自地说着,得不到一句回应。她自嘲称“习惯了,他以前就没什么话!”
58年前的洞房花烛夜,赵阿婆记忆犹新。本来老伴的三间破草房让她“心凉了半截”,新郎官在新婚当日,亲手为她戴上银手镯,再见崭新的家具、棉被、窗帘,她略感一丝安慰。
谁知一到晚上,一群人冲进新房抢走棉被、家具,连老伴的黑马褂和自己的银镯子也不放过。老伴支支吾吾说出一句话,让她又好笑又好气,除了老伴这个人,“其他东西全是借的!”寒冬腊月,两人裹着破棉被,哆嗦着挨了一夜。冥冥中她感觉到,从此,无论富贵贫穷,她都要和这个男人绑在一起。
携手半世纪
夫妻从没红过脸
每天给老伴抬胳膊“活血”两次,每次50下。每3小时帮老伴翻一次身,并拍打、按摩全身20下,这是赵阿婆每日必修课,“不然他身上容易长褥疮。”
没有老师,全凭赵阿婆自学成材。她得意地说,一开始整个手掌压下去拍打,后来发现这样很痛,就把手掌微曲,中间留出空隙。赵阿婆夜间睡眠以两小时为一段,脑中常紧绷着弦,无需闹钟自然醒,一晚上起来三次帮老伴翻身。
婚后,老伴到一五七部队帮厨,赵阿婆在农村照顾子女,老伴每年探亲一次。22年前,老伴把赵阿婆接到广州,如果不是两年后一场意外,两人如今该过着含饴弄孙的幸福生活。
一向健康的老伴上班途中,突然倒下,医院诊断为脑血栓,此后身体偏瘫直至昏迷不醒,嘴巴溃烂,连医生都说“不行了”。
赵阿婆连夜给老伴准备好寿衣和鞋子,将他转到中医部治疗,把汤从老伴鼻孔灌下去,总算保住一命。此后,赵阿婆把老伴接到家中照顾。
请保姆每月要2000元,5个儿女经济条件都不好,赵阿婆直叹“请不起”。她的经济来源主要是老伴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
自己已是暮年,还要照顾一个卧床病人,换作他人不被“吓跑”,也要愁眉苦脸。赵阿婆却总是笑眯眯的,她笑言,以前在老家背100多斤重的高粱走几十里山路到镇上卖,照顾老伴比老家做农活轻松多了!
老伴来广州多年,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一辈子勤勤恳恳,携手半世纪,夫妻“从没红过一次脸”。即使回老家探亲,他穿的都是赵阿婆用粗布做的旧衣裳,1块钱揣很久舍不得花,都想留给她和子女用。老伴在她心中“为家付出一切”。她自认现在为他吃再多苦,受再多累也值得。
“一个人行,别人照顾我不放心”
来广州多年的赵阿婆不识字,不会打牌,没去过天河,没爬过白云山,去过最远的地方还是20多年前老伴带她去的动物园。她平时蜗居家中照顾老伴,每天出门一次是去买菜,戴着手表掐着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
闲来无事,赵阿婆会翻出老伴的陈年旧照追忆。一本1989年由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表彰老伴“从事烹饪工作30年以上”。赵阿婆看不懂,只知道“红本本”记载着老伴的荣誉,她视若珍宝,细心收藏在衣柜里,有客人来就展示给别人看。
“我们都做不到。”儿媳赵翠兰惭愧地说,平时子女上班,重担落在婆婆身上,即使生病住院,婆婆也坚称“一个人行”。受公婆感情影响,晚辈们的婚姻都维系得很好。家里一再说请个保姆照顾,倔强的婆婆总说“别人照顾我不放心”。
赵阿婆20年如一日照顾老伴的事迹,在邻里间传为美谈。“照顾几十年了,院子里谁不知道?”在一五七家属区,提到赵爱华,大家都赞不绝口。“喂饭、翻身、洗澡……她无微不至”,74岁的邹伯伯对赵阿婆尤为敬佩,他老伴中风6年,年老体弱的他唯有请保姆照顾,他经常碰见赵阿婆买猪骨,笑呵呵地说是给老伴煲汤,每天都看见她洗老伴弄脏的床单。他感叹说,“最后真正能依靠的还是老伴。”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真正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