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阵子了,看着小小新鲜人可以开心地去幼儿园上学,父母对孩子“入学适应”的挂虑,终于可以稍稍卸下;不过,当与学校老师初步沟通后,发现孩子常将“随性”的态度从家中带到幼稚园去,而出现了因分心而无法完成活动,或三不五时忘了老师交代的事情。此时,父母又开始产生另一个焦虑了:“我的孩子是不是专心度不够?”家长对孩子专心与否的关注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就认知发展来看,孩子的专注力间接表示孩子的学习能力强度,也会影响学习成果,因此“专注能力”是具有某种指标意义。所谓治病必先求病因,因此,与其焦急盲目地寻找各种提升注意力的方法,还不如先去了解影响专心度的原因,如此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孩子为什么不专心?----影响孩子专心度的内在与外在因素
经过儿童专家与幼教老师多年的观察经验,共提出十一个较可能影响幼童专心度的原因。这十一种原因又可依照属性,归纳为 “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两大类。 然而在检视原因之前,专家特别提醒父母必须先有基本的认知:在同一个教室里,班上孩子专注程度的差异性是必然的。而小朋友对老师讲话的注意与吸收程度不同,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以下将针对影响专心度的“内在因素”作说明:“内在因素”在此处意指影响专心度的因子多来自孩子本身的先天性,共包含五种:年纪大小、个人兴趣喜好、气质差异、生理因素与内在的情绪状况。
1. 年纪大小---限制孩子专心度
您的孩子真的不够专心吗?还是大人对于孩子专注力的期望过高?尽管从儿童发展理论来看,一般健康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延长,但根据心理学上的研究:一般两岁的孩子,能够专心的时间只有7分钟,三岁的孩子是9分钟,四岁是12分钟,五岁则仅有14分钟。(这些数字只是一个平均值,提供父母作为判断孩子专心时间是否合乎发展阶段的参考。) 因此大人应避免以自己的角度与期望来判断孩子的专心程度。如果不了解儿童的专心度基模(年龄与专心度平均值),而勉强四岁的孩子专心于同一活动30分钟,那是父母的要求太过分,可不是孩子的专心度有问题呢!
2. 兴趣喜好---左右孩子专心度
在评量孩子的专心度时,也必须同时考量孩子的兴趣。通常孩子对他感兴趣、喜欢的事情,专心的时间可能会超过上述的平均值,否则就可能低于平均数。这或许可以解释很多家长共同的感叹;叫孩子练习写123,孩子就是坐不住,常找一些理由,如上厕所、喝水,藉故起来走动;可是,一旦坐在电视机前看卡通影片,又像被强力胶黏住了,叫都叫不动。大人们千万不要期望幼童会对所有活动照单全收,并且100% 的专心参与,因为选择性的专心也是孩子“兴趣”的一种自然反映。
3. 气质差异---影响孩子专心度
有些孩子先天气质上就是属于注意力分散度高、活动量大、一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被吸引的。这类孩子,在团体活动时间,经常坐不住而扭动身体、左顾右盼,或是碰触其他的孩子。天生容易分心的孩子,通常需要老师特别关照,比如说,宣布事情后,要他覆述一遍,确定他是否听到了。这样的孩子只有靠慢慢地教,一味责备是没有用的,如果父母在这方面的气质正好跟小孩不能配合,当“急惊风遇上慢郎中”,就会造成紧张的亲子关系。建议父母要先了解自己与孩子的先天气质,并提供幼童老师参考,“适性而教”,才能避免冲突的发生。
4.生理因素---减低孩子专心度
有些孩子不是不想专心,而可能是神经系统还未发展成熟,或是感觉统合出了问题;甚或是身体不适,以致不能专心。就像电脑在处理资料,人体通常透过眼睛、耳朵等感官,接收资料(刺激),再透过神经系统,将资料传递到大脑,经过大脑统整后,才能输出(反应)。如果孩子的不专心是神经成熟度的问题,如:大小肌肉无法灵活运用、手眼无法协调等,造成孩子学习上的困难,藉助感觉统合的活动,可能可以改善;但如果是耳朵、眼睛、脑部、神经等病变,如:听障、脑伤等影响了孩子对外界刺激的接收与处理,就不是提升感觉统合功能可以解决的。另外,孩子生病或太过疲累,也会造成不专心。
5. 情绪起伏---干扰孩子专心度
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每个人的身体身体都有个“情绪水库”的说法。当用来盛装生活中负面情绪的水库超过安全水位时,就会开始做调节性的泄洪,出现紧张、发脾气等行为。而为了应付紧张、焦虑等行为,情绪水库水位越高的人,花在与外界互动的精力自然就减少,也就比较不易专心。由于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适应外界的规范,忍受学习上的挫折,面对不喜欢而不得不去做的事,因此,小朋友的情绪水库是不断地在进水,需要适当地纾解。即使是大人也无法在愤怒或焦虑的情绪中专心学习,何况是年龄尚浅的幼儿呢? 专家建议若想让孩子回复专心学习的情绪,“游戏”是相当不错的情绪纾解方式,所以就不要担心孩子“玩野了”,因为玩游戏是幼儿“调节性泄洪”的一种方式,一但情绪获得了纾解,孩子也就较能专心于事物学习之上了。
了解孩子的先天专心指数!
孩子是一个不断在成长的独立个体,影响孩子专心度的内在原因是相当多样,也会随着与周遭环境的互动而产生变化。父母亲若能先了解孩子先天上的限制与优势,从孩子年纪与专心度平均值、个人兴趣、气质差异、情绪好坏以及生理疾病的因素作考量,在评估孩子的学习专心度时,就能“对症下药”寻找到较适当的改善方法,也能避免因不了解原因,而对分心的孩子报以气急败坏的责骂或因此太过于失望与担心。此外,容易分心的孩子,特别需要大人的陪伴与关注,除了需要以耐心相待,当孩子有进步时,更别忘了赞美、鼓励,以建立他的自信心喔!
- 关键字搜索:
- 5个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