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敦煌曲子戏艺人凋零 千年老戏恐失传

 2011-03-30 23:5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敦煌曲子词在莫高窟藏经洞内封闭千年,源于它的敦煌曲子戏却始终流传民间。随着社会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今,延续百年的敦煌曲子戏正遭遇传承断代窘况。

敦煌市文化馆馆长赵虎日前表示,目前,从事此戏种的艺人只有10余人,且大多已过花甲之年,曲子戏已步入老剧目、老演员、老观众的‘三老’阶段。。

1900年,在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中保存的曲子词有590首之多,涉及曲调80多种。赵虎说,敦煌曲子戏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其最早源于曲子词,敦煌曲子戏有的曲调可从曲子词中寻觅踪迹。《打懒婆》、《磨豆腐》、《两亲家打架》……由于曲子戏是当地劳者在长期劳作中创作的,具有生活气息浓郁、情节风趣诙谐的特点。

当地老人说,曲子戏的内容涉及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旦角扭得欢、走得漂,丑角幽默诙谐、滑稽伶俐,乐者使人开怀大笑,悲者使人珠泪纷纷。

62岁的闫光福是敦煌曲子戏的第五代传人,弹得一手好三弦。他说,清末至民国年间曲子戏最盛行,村村都有戏班,那时候老百姓还为名角编口歌说“东牛西牛两个旦,没有换柱子恋不转”,可见当时曲子戏之盛行。

为传承手艺,传唱曲子戏30余年的闫光福于2008年组建了名为“自乐班”的戏班,在这个26人的“农民戏班”里,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的也要30岁。

闫光福的徒弟武奎表示,自乐班成立就面临经费不足的尴尬,服装道具、锣鼓和音响设备都是成员集资购置,至今还未还清贷款。

“只要年轻人愿意学,老艺人都愿意免费教唱。然而,现在的曲子戏因为没有固定的收入和相对正规的演出团体,曲子戏已很少能吸引年轻人的兴趣了。”闫光福说。

赵虎坦言,曲子戏是当地农耕时代的产物,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当地大批青年外出打工,他们不参加生产劳动,也就告别了曲子戏,现在培养年轻人刻不容缓。2006年,敦煌曲子戏因曲调优美、特色鲜明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让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曲子戏传承看到一缕曙光。

不过,赵虎表示,现在能完整演唱曲子戏的艺人最大者已85岁,最年轻的也60岁有余,“高水平的老艺人越来越少,随着老艺人的离世,曲子戏就会失传,而随着老观众的减少,没有观众的曲子戏也将面临消亡”。

来源:网文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