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艾未未正在接受有关经济犯罪的调查,他并且说,“这跟政治、言论自由和人权都没关系”。在全部中国大陆媒体在真理部的威压下,对艾未未的失踪保持沉默时,《环球时报》则获得特许,就此事连发两篇社评。《环球时报》的社论显然和中国官方发言人的“非政治化”说辞有显著的矛盾。
今天(4月8日)这篇社论赤裸裸地说,中国这个“安全”的地方都有一个特点:它只对守法者是安全的,对(艾未未这样)喜欢“玩玄的”人来说,安全会有底线。
社论说,而艾未未,“如果被最终认定在经济上犯罪,这和他是否宣扬“民主”无关,如果硬要扯上点关系,那就是任何人从事政治活动,屁股更要干净些。”
《环球时报》引用艾未未的话说,中国人处在一个“黑暗”、“疯狂”的时代,并认为,“这不是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祖国的感受。”并说,“无论艾未未案的结局如何,中国都将前进,社会很快会把这件事忘掉。”
必须承认,我很佩服这份报纸“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时的勇气。
在最近的艰难的时刻,已经有近百人在与家人失去联系,不知所踪。有些有幸的,能拿到有司的办案文书,更多人,他们家人则根本不知所在,也不知道被带走的理由。
在我的采访对象中和私人朋友中,就至少有5人失踪。艾未未,不过是betway体育手机网 的一个,也是最有声望的一个。
艾未未的影响力,从他被带走之后,有关部门发动的力度也可以看出。
在墙内的SINA微博上,关于他的话题,一律被删,很多活跃的加“V”名人接到SINA编辑的电话,希望不要讨论,于是,大胡子,大胖子等则成为谈他的隐语。
典型的微薄评论是这样的,比如“潘金莲日记说,“看了新华社的报道 ,我才知道那胖子原来是生意人,这厮留个胡子冒充艺术家多年,背地里走私倒卖瓜子,哄抬物价,扰乱市场,鱼肉正府,幸好正府的眼睛是雪亮的,揭穿了这个伪艺术家的丑恶嘴脸。”
在墙外的TWITTER中文用户群中,原本是港台用户和激进的大陆用户居多,最近几天来,则出现了许多新注册的用户,被视为“五毛”的他们,唯一的使命就是向活跃的用户推送各种关于艾未未的辱骂帖子。
牛博网上,也出现了许多污言秽语的新ID,他们指责艾未未的私生活,还有西方的干涉。不知他们是否注意到,台北的中华民国陆委会和行政院也就艾未未发了声明。不知道这还算不算“干涉内政”?
整个机器都动了起来,为了一个“经济犯罪”的大胖子动了起来,《环球时报》不过是这台机器上负责抹黑的部分。
昨天,艾未未工作室的志愿者刘艳萍在推特上描述了她被要求协助调查的过程。
“从晚上6点到10点,北京市局的张警官在南皋派出所询问艾工作室情况,期间,涉及问题有5.12地震调查,工作室人员姓名,收入,艾作品,作品何处销售、纪录片、等等。”期间,一位自称是朝阳分局赵姓便衣辱骂,拉扯,威胁,抢走手机后,她拒绝再回答问题。
对一个涉嫌经济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兼艺术家,追查他的作品销售,还有“5.12地震调查”,有网友评论说,这可能是已经建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北京警方的的创意之举。
回到本文的主题,介绍一本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的艾未未的《此时此地》。
书中所收文章全部选自艾未未曾经(已被删除)的博客,内容是博客文字与艺术、建筑、摄影相关的文章和一部分艾未未对艺术家所做的访谈及为艺术家策划的展览的序言,以及一部分艾未未的被访谈的整理。时间是在2005年底至2008年中。
书的题跋中,艾未未说,“互联网的虚拟存在成为现实的一部分,极大拓展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使不擅长文字的艾未未产生表达欲望和传达之可能,这也成为这本书出现的自我矛盾的理由。”
无论艾未未是否会被定罪,至少目前这本书还不是禁书,虽然短期内可能已经再版无望,我建议有兴趣的听友可以购买阅读。我的看法是,通过这本书,关注艾未未的听众,可以更多地了解一个作为艺术家的艾未未,更多的了解当下的中国。
我想,应该没理由禁一个经济罪犯,比如说漏税分子的书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此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