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2004年一季度以来再现贸易逆差。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贸易逆差为10.2亿美元,主要是2月份出现了73亿美元的逆差。3月份尽管市场普遍预期将继续出现逆差,但却出现了1.4亿美元的微弱顺差,这意味着出口超预期而进口低于预期。
对于中国官方来说,一季度贸易逆差的出现表明,“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的年度政策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安信证券一份名为《新周期启动,季度逆差出现》的报告则认为,贸易逆差是新一轮经济周期启动的征兆。
安信证券是从中长期的角度来判断中国经济可能要进入新增长周期的。其逻辑是:贸易逆差的出现,也就是进口较多,意味着经济体内过剩产能的消除和内需的逐渐走强,而上一次季度贸易逆差出现在2003年和2004年的一季度,正是上一轮中国经济周期逐渐启动上行的时期。但对于3月份进口低于1-2月份增速也低于预期的反常表现,安信证券认为这是阶段性和暂时的,二季度以后进口将逐渐恢复。
这是一种基于历史经验的分析方法,其核心思路是用贸易顺差的变化来衡量去产能化和国内投资的趋势,即,如果进口较多导致贸易顺差减少甚至出现贸易赤字,则从侧面反映了国内去产能化的过程已经接近尾声,也就是说产能过剩已经基本消化,从而刺激国内投资需求重新开始旺盛。这里面或许存在几个疑问待解。
首先,这只是基于2003年和2004年的经验,如果再往前追溯,1996年初中国也曾出现贸易逆差,但中国经济从1995年就开始减速,1997-1998年又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直到2002年左右才恢复。
其次,一季度贸易逆差可能主要是由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因素导致的,这也与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密切相关。而从产品进口量来看,2011年一季度钢材、铁矿砂和原油等进口量同比增速相比2010年一季度均大幅回落,今年3月份相比前两个月也出现了回落。那么,未来几个月进口会逐渐恢复吗?至少从2003年和 2004年的情况来看,答案是没有,当时在紧缩政策下,进口增速逐月降低,只是在临近年底时出现过季节性反弹。这也暗示在紧缩政策下,新增长周期即使要启动在短期也会是缓慢的。
再次,内需中的消费并不乐观。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2010年虽然名义增速高达18.4%,但扣除价格因素其增速仅为14.8%,低于2009年2.1个百分点,今年前两个月其名义增速也大幅下滑至15.8%。如果未来消费没有跨越式增长,而外需依然乏力,那么投资带来的内需增长只会带来产能过剩的危险(因为投资意味着要形成未来的产能),这将制约新一轮增长周期的持续性。而且,根据中金公司的报告,今年前两个月库存销售比呈上扬的趋势,PMI的分项指数也显示库存在上升而销售可能继续恶化,这都意味着未来产能过剩压力可能会增大,投资增幅可能会减缓。
最后,从中长期来看,没有无缘无故的增长,目前内部结构调整的压力和外需的不确定性,是与2003年和2004年期间的最大差别。中国经济上一轮增长周期正是在外需的拉动下起飞的,虽然2003-2004年经历了紧缩式调控,但2005年贸易顺差开始大幅攀升,进而带动国内投资和消费的繁荣。即使2006年开始紧缩调控也没有遏制住增长的势头,最终在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下滑下才得以遏制,当时中国国内流行的“脱钩论”也被证明是一厢情愿。
目前来看,根据IMFbetway体育手机网 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在大多数先进经济体,产出仍远低于潜能,失业率居高不下,而经济的低增速意味着,高失业率的现象似乎要持续多年;而在欧盟边缘国家,低增长率、财政困境和金融压力彼此相互作用,带来了尤为严峻的问题。
如果我们再加上来自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压力以及中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债务压力和结构调整压力,中国不能指望在未来几年再次出现外需井喷带来的高速增长周期。这也是中国不得不开始调整经济结构、调低GDP目标增速以及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和保障房建设等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原因。
总之,今年一季度中国出现贸易逆差传递出的最重要的信息是进口价格的上升,这不仅会带来所谓输入型通胀压力,如果以人民币升值应对,更会进一步导致部分企业运营压力加大和经济减速。贸易逆差可能不是中国新增长周期启动的前兆,虽然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贸易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