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伤心”趣谈古代心理疗法(图)
心理疗法在我国古代就已丰富多彩,不仅医家用以疗疾治病,文人墨客也操之驱疯唤痴,留下许多令人回味的范例。
中医讲求“外御六淫,内疗七情”,七情即喜、怒、优、思、悲、恐、惊,“七情所伤,非‘心治’难医也。”
情志转移 西汉枚乘的《七发》一文中讲述,楚国太子生病外治不愈,吴国一位客人去探问病情,见太子忧郁寡言,情思郁结而不得抒发,于是向他叙说有关音乐、饮食、车马、旅游观光、田野狩猎、海滨观涛、修养论道等趣事,太子深受感动,情绪大变,不知不觉地出了一身汗,病竟然全好了。
开导暗示 医学家吴瑭认为,治疗内伤七情之病时,医生要十分自信地给病人分析疾病的来龙去脉,在病人相信你的情况下,边施术治疗,边用语言开导,这与现代治疗癔病的暗示疗法极为相似。
释疑解惑 针对患者由于误解、疑心而导致的情志病症,可揭示事物真相,以消除病人疑虑,或用积极的暗示,以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使病痊愈。“杯弓蛇影”的故事就是这种心理疗法的写照。
以喜胜怒 《儒门事亲》中记载:项关县令的妻子得了一种发脾气的病,不思饮食,经常大呼小叫地骂人,脏话不断,还要杀左右侍从。后来一位姓戴的医生找了两名侍女,让她们脸涂了红粉逗病人大笑,次日又让她们装角斗,病人又大笑,再让两个饭量大的妇女在病人旁边边吃边夸食品味道鲜美,结果引得病也索要食物尝尝。不几天,她的怒气大减,食欲增加,病全好了。
惊恐胜喜 “大喜伤心”可使人癫狂失常,惊恐可以治喜,如《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即是“以恐胜喜”之治法。
这种以情胜情疗法是针对因某种情感刺激而引起的病患,有意识地采用另一种情志活动去控制、调节其情志失常,从而达到病愈的方法。《儒门事亲》中说:“悲可以治怒,喜可治悲,恐可以治喜,怒可以治思,思可以治恐。”掌握七情相生相克的规律,大大有助于心理治疗。
顺水推舟 又称遂情疗法,用于因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情志病症。对于合理的欲望,客观条件又可以满足的,就应“顺情从欲”,使病人如愿随心,病情自然解除。明代外科名医陈事功曾治疗一女子,其身患瘰疬坚如硬石,发热兼咳,月水断绝,脉虚数无力。陈氏诊脉后,知其有心因,几经询问,才知该女子倾心于某男,但其父嫌他家贫而不许,该女子由此郁闷不乐,不久便身患此疾。陈氏便告其父曰:“欲愈其疾,当先治心。”其父恍然大悟,遂许其婚事。婚后三月瘰疬之症大减,后用逍遥散等方药调治,病愈。古往今天,用此疗法治疗“相思病”而立显功效者,不胜枚举。
声东击西 又叫移情易性。如明代医生杨贲享治疗一位突发性视力障碍患者,病人平日性情暴躁,自患眼疾后,心中忧愁,更加烦躁不安,病情越发加重。杨贲享对病人说:“你眼睛的毛病算不了什么,我倒担心毒气从你腿上发出来呢。”病人听后,天天都关心大腿的变化,过了些时候,眼睛的病竟然好了。事后,杨医生对他说:“你心火上炎致视物不清,我说毒气恐怕会从大腿上发出来,定会转移你的注意力,从而使心火下降,不再烧伤眼神,而使目疾好转。”
- 关键字搜索:
-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