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后周世宗如此早逝 灭佛的报应?!

在南北朝的末期,大宋王朝建立的前夜,中国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然而却英年早逝,未能完成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他就是后周第二代皇帝周世宗柴荣。

一、从养子到皇帝

柴荣是邢州(令河北邢台)龙冈人。龙德元年(921)出生一个庄园主家庭。柴荣的姑母是郭威的结发妻子。据说,柴荣的祖父有一天大笑不止,人问其故,他却笑而不答,酒后乃慢呑呑地告诉大家,“上帝有命,郭郎当为天子”。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因姑母无子,柴荣从小由姑母收养,郭威对这个养子很是喜欢,视同己出。

柴荣小时聪明伶俐,为人谨慎。开始在外做“马铺卒使”,稍长即随姑父出外做生意。由于从小跟从原本贫寒的姑父郭威走南闯北,接触了下层各色人物,既懂得民间疾苦,也看到官吏的腐败与残暴,深知当时社会的积弊。

后来,郭威长期担任军职,柴荣也跟随姑父学会了十八般武艺,尤善骑射,并且精通书史,逐步的培养起了军事和政治才能。开运四年(947)郭威帮助后晋镇将刘知远建立了后汉政权,因功升任代理枢密副使,成为后汉王朝的统兵大将,柴荣也因跟随姑父立功获得了左监门将军的头衔,这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

乾佑三年(950)冬天,后汉王朝发生政变,宰相、枢密使杨邠、史弘肇等被隐帝刘承佑灭族,刘承佑信任群小,企图将父亲留下的勋巨全部杀掉。他命令郭威的部下取郭威的头来领赏,并把郭威留在开封的家小全杀了,连柴荣的家小亦遭杀害。这样,郭威便不得不举兵反叛,他率大军从河北南下,次年攻下开封,刘承佑被部下杀死,将士拥郭威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柴荣则以“皇子”身份担任澶州(今河南濮阳)节度使,受封为太原郡候,这预示着柴荣有着无量的前程。

柴荣坐镇澶州期间,率领军民扩修街道,增建廨舍,使澶州的面貌焕然一新,他还奏请放免捐税和差役调拨,减轻人民的负担,他的治绩使他在地方上赢得了好名声。后来柴荣封晋王,進京任开封尹主掌首都行政,这时的柴荣作为一个政治家已经逐渐成熟了。

不平凡的经历造就了柴荣,饱受战乱灾难的人民也需要一位有能力的政治家。太祖郭威的皇后无子,后来娶的姬妾生了两个儿子亦被汉隐帝杀死。所以,显德元年(954)正月,郭威因病驾崩,皇位自然地落到了柴荣身上,这时他34岁,正是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时候。

二、高平御敌

显德元年(954)二月,柴荣刚刚即位不久,潞州(今山西长治市)边关传来敌情,北汉主刘崇趁后周国丧,内部未稳,今天报仇来了。刘崇乃突厥沙陀族人,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一直坐镇河东,为太原留守。郭威起兵攻灭刘承佑后,一度曾假意立刘崇之子刘赟为帝,后来又一刀把刘赟剁了,郭威夺了刘姓天下又杀了刘崇的儿子,国恨家仇可谓深矣!自后刘崇便认契丹主为叔父依附契丹长年与后周作对。郭威一死,他认为机会来了,立即禀报契丹主派杨袞率一万骑兵来助,刘崇自点三万大军一并向南進发。面对刘崇的進攻,柴荣亲自出征,在高平(今山西省境)一举击败来犯之敌,取得了即位后亲自指挥的第一仗的胜利,他临危不惧、英武果断的气概成为这一仗的决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此役虽然没有拿下北汉首都太原,但毕竟沉重打击了北汉政权,也煞了契丹贵族的气焰,自此北汉再也无力来争夺中原了。

柴荣班师回朝后,开始了整顿军队的工作。一是对于作战有功者皆加官行赏,如赵匡胤作战得力,升为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对于怯敌逃阵的者则予以惩罚。二是对禁卫军進了整顿,淘汰老弱胆小者,招募天下壮士,甚至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充当禁卫军,这既增加了朝廷的兵力,又消弥了冠盗。通过整军,后周中央的武装力量加强了,皇权得以巩固,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自此,柴荣也萌发了要统一中国的雄心。

三、致力改革

要统一中国,除了提高军力,必须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的物质基础。为此,他网罗人才,澄清吏治,减免租税,打击地主豪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他还注意兴修水利,派大臣李谷在黄河下游检查河堤,并动员民工来修河堤,减少了黄河的灾害。

柴荣的政绩还表现在文化事业方面,在整理历法、刑律、音乐等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工作。其中包括请王朴制成了《显德钦天历》,命君臣编订《大周刑统》,请窦俨等考正雅乐。显德三年(956)他命史臣张昭等修编太祖郭威实录、后梁末帝朱友贞实录、后唐闵帝李从厚与末帝王人珂实录等,填补了多项空白。柴荣在当皇帝时间不长,在日理万机同,戎马倥偬之际,尚能注重文化事业,这在五代皇帝中是极为罕见的。

我们在谈到柴荣進行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时,不能不提他的另一项所谓改革。这就是发生在显德二年(955)的毁佛事件。

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有劳动力,柴就把手伸向了佛教寺院。自南北朝以来,佛教发展很快,当时国内寺院林立,僧尼百万。其中也不乏一些军队中的逃兵、无业游民、逃亡奴婢、罪犯等遁迹寺院寻求庇护,这使得国家失去了大量的劳动人手。因此,显德二年(955)五月六日,柴荣下令毁佛,凡后周境内佛教寺庙,除了有皇帝敕额的得以保留外一律拆毁,每县只留寺庙一所。全国共毁坏寺院三万零三百三十六所,还俗僧尼近百万,将寺庙、寺田、寺财收归国有,特别是柴荣下令毁坏佛像以获得铜和金银用于铸钱。在拆毁佛像时,许多人不敢动手,怕来世遭到报应。柴荣为消除人们的疑虑,解释说:“佛是佛,铜像是铜像。况且佛说要施舍利民,自己身上的肉,眼睛都要拿出来施舍,我们把佛像砸了铸钱,于民有利,佛也是会同意的”。相传镇州有一尊铜制观世音菩萨极为灵验,因此无人敢去毁损。世宗乃亲自前往该寺,用斧头砍毁菩萨胸部。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后周境内的僧尼几乎被还俗殆尽,毁佛像虽然使国家获得了大量的钱币,但柴荣也因此而种下了祸根。

四、为统一而征战

经过几年持续不断的改革,后周国富民强,统一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柴荣在進行国内整顿改革的同时就开始了统一的工作,他一方面在京主持改革,一方面调兵遣将向四周割据者发动進攻,甚至亲自征讨。显德二年(955)柴荣遣将从后蜀手中收回了秦、凤、成、阶(均在今甘肃境内)四州。十一月,柴荣任命李谷为淮南道行军都部署,王彦超为副部署开始向南唐進攻。显德三年(956)正月、显德四年(957)二月和十月,他三次亲自出马指挥这一重大战役,先后获得江淮间十四州之地,共六十县,户二十二六千五百,南唐尽失江北之地,在金陵已经站不住脚,被迫迁都洪州(今南昌),再也不能威胁后周了。

一年之后,柴荣又亲自率兵攻打契丹,收复被契丹占领的燕云十六州汉人世代居住的土地。

燕云十六州即瀛、莫、幽、涿、檀、蓟、顺、蔚、新、妫、儒、武、朔、云、应、寰等州,分布在今河北山西北部,大部份是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掌于异族之手,使中国北部华北平原大门洞开,无险可守,中原王朝因此而长期受到契丹铁骑的威胁。这时的契丹正处在国势衰落的时期,正是北伐的大好时机。由于十六州的汉族百姓长期受契丹贵族的奴役和侮辱,早就希望中原军队的到来,因此,柴荣的北伐的军队進军非常顺利。然而,就在柴荣率领的大军节节推進时,五月二日他却突然患病,不得不终止北伐,只好班师。到了六月十八日,柴荣竟死于病榻。时年仅三十九岁。

结语

柴荣的死,在当时是一个巨大损失,虽然此后不久继位的赵匡胤统一了中国,但燕云十三州之地却始终未能收复,成为威胁中国长达数百年的隐患。后世评价柴荣,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在五代所有的皇帝中是首屈一指,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也称得上是一个极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他不早夭,极有可能建立象唐太宗那样的丰功伟业。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因果。史书记载,柴荣在北征途中,胸部突发痈疽而身亡。按佛家的说法,这就是他在四年前毁佛时用斧头砍毁菩萨胸部的因果报应。他虽然具备了创建伟业的能力,但不是老天爷不给他大展宏图的机会,而是自己的无知毁了美好的前程,他与历史上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唐武宗李炎三次灭佛,合称“三武一宗灭佛”,他们四人都是在三十多岁,正是精力充沛、年富力强的时候非正常死亡,这难道不是毁灭佛法的报应吗?

点击论坛原贴

本文留言

作者晓阳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