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趣作,批有妙语
古代科举考试,主考官员往往在落榜卷上写有批语,文字极为风趣幽默。
清代某高官的亲戚参加科举考试,想藉此裙带得到加分优待,于是拟在考卷上写道“我是中堂大人的亲□”,可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戚”字要怎么写,最后不得已只好写成了“妻”字。
该考官阅后,不避权贵批道“所以我不敢取(娶)”,一语双关,诙谐机智,令人捧腹。
一位考生不会作答试卷,交卷时只写了一首打油诗曰:
未曾提笔泪涟涟,
苦读寒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
回家一命赴黄泉。
考官见后,便在每句诗后各批了两字: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
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
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
回家一命赴黄泉-何必?
四个“必”言简意赅,妙趣横生。
某次科举考试时,主考官当场宣读的题目是“昧昧我思之”,典出《尚书》,乃“深静潜思”之意。
一考生不学无术,竟将题中“昧”误听作同音字之“妹”,于是整篇都按“妹妹我思之”的思路来写。
考官阅后,忍俊不禁,遂提笔批了五个字:“哥哥你错了”,让人啼笑皆非。
有个考生作文喜欢用“而”字。主考官阅卷,见其考卷中不仅通篇“而”字用得太多,而且又不恰当,于是就在卷末批道:
“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
竟然短短十八字的批语,不但用了十个“而”字,而且还个个用得相当精当。
此外,古代官员判案,所下精采的判词亦有备受赞誉者。
宋时崇阳县衙有个管理钱库的小吏,因从库中偷了一枚小钱被逮。
他竟然满不在乎地说:
“我只顺手拿一枚小钱,难道还能治罪不成?”
不料县官张乖崖不徇私情,写下判词曰: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最后将小吏判了重刑。
清代某县一寡妇想改嫁,但受到邻居和家人的百般阻挠,于是向县衙呈上状纸:
“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当嫁不嫁?”
寥寥数语,尽述了改嫁理由。
知县接状,大笔一挥只写下一字判词:“嫁”。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妙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