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0时34分,D301次列车在甬温线永嘉至温州之间的高架桥上与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D301次列车第1至4位脱线,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脱线。据报道,目前已造成39人死亡、192人受伤。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简称IRI)基于I-Catch全网动态分析和网络舆情100典型网站样本分析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7月28日10时,有关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直接相关报道共有17,595篇,参与转载的网站有468家,这些新闻报道总共获得2,845,626条网民评论;另有论坛主帖92,796篇,博客文章53,495篇,以“温州动车追尾”为关键词的微博有9,616,248条。
与郭美美事件相比,动车追尾事件在舆情热度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事发当天起舆情热度就处于高位,几天时间中均高出郭美美事件10分以上,在国际影响方面,境外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量、重视程度都远高于郭美美事件,据艾利艾咨询分析,动车追尾事件中出现的严重的伤亡、涉及的巨大政治经济利益,是境外媒体高度关注本次事件的主要原因。
截止目前,对动车追尾事件的负面评论在网上占压倒性优势,网民质疑主要集中在事故发生原因、救援措施、伤亡人数与善后、列车残骸处理、中国高铁安全、铁道部、铁道部新闻发布会、主流媒体表现等8大方面、41点。28日上午,温家宝到温州看望动车追尾事故受伤人员,并在事故现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后,网民情绪有所缓和稳定,网上舆情首次出现某种积极态势。
在这起事件中,网民指责声、质疑声高涨,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政府公信力,负面舆论主要关注点如下:
一、追问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由两辆动车发生追尾所致。列车追尾属于低级错误,而铁道部向来对外表现技术自信,媒体也曾宣传我国防追尾技术先进。在多重高科技防护系统下,官方称列车由雷击致追尾发生,难以让网民信服,各种质疑、猜测和谣言大量涌现。截止目前,有关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原因的新闻报道共10,400篇,论坛主帖395,999篇,微博579,981条。
追问1:为何修改事故发生时间?
24日新华社通稿的事故发生时间为20:27,比23日晚中新社报道的20:34提前了7分钟,而从最早提及此事的“@Smm_苗”微博来看,20:27时事故尚未发生。网民质疑修改时间为掩盖真相自圆谎话。
追问2:雷击如何能让重重防护机制失效?
网上出现许多对动车防追尾的专业技术分析,认为天灾绝对不可能造成追尾事故,网民质疑铁道部“雷击论”推卸责任,掩盖“人祸”事实。
追问3:幸存的D3115次动车司机为何没有公开解释?
D3115次动车司机是事故关键人证,但至今没有公开露面解释事发经过,网民质疑铁道部控制司机掩盖真相,并认为其将成为替罪羊。有报道称,幸存乘客目击司机出事后喃喃自语,问题直指火车调度责任。
追问4:车次时刻表上的前车为何撞上了后车?
根据官方的列车时刻表,在台州至温州南段,D3115应该开在D301的后面,可事故却是D301追尾撞上了D3115,舆论矛头直指列车调度。
追问5:为什么列车调度形同虚设?
即使雷击损坏信号系统,工作人员仍可通过多种技术获得行车实况,并与司机取得联系,网民质疑万无一失的列车调度为何完全失效?
二、追问救援措施效力
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的救援行动仅持续5小时就宣布无生命体征而结束,舆论哗然。在救援结束十几个小时后,“奇迹女孩”项炜伊从车厢中被救出,令网民完全不相信相关部门的救援效力,救援方式也存众多诟病。截止目前,有关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救援的新闻报道13,000篇,论坛主帖88,695篇,微博496,887条。
追问1:救援行动为何只持续5小时?
很多遇难者遗体尚未抬出,救援行动仅5小时即宣布结束,车厢被放倒或者吊到桥下。对比国外事故救援的漫长、细心和人道,网民对为“尽快通车”而草菅人命、不尊重死者的草率救援极其愤怒。
追问2:宣布无生命体征后为何还能救出小女孩伊伊?
宣布无生命体征而结束救援的十几个小时后,事故车厢中的女孩项炜伊被特警救出,铁道部发言人称之为“奇迹”。网民强烈不满“奇迹论”,认为救援行动根本是草率粗暴,放弃了很多可能被救出的生命。
追问3:尸体毁坏严重,救援方式是不是太粗暴?
在事故中丧失5位亲人的杨峰称怀孕妻子尸体面目全非,而大姨尸体的头没有了一半,明显是挖掘机所为。网民强烈不满粗暴救援,认为即使幸存也会被救死。
流言1:媒体采访救援特警,显示上级命令罔顾人命。
施救小伊伊的温州特警队长接受报道时说了一句话:“我下午接到指令说要用吊机把车厢吊起来,放到桥下来清理。我不同意,万一有生命迹象呢?怎么向人家交待?我坚持在铁轨上,也就是原地清理。”网民称赞特警队长坚拒命令、原地救援的行径,愤怒要求追查下发“吊起车厢”命令的官员。另外,网络上还流言特警队长救人反被处分,因让官方丢脸。
流言2:竖立车厢在放倒过程中掉出了人。
网上流传竖立车厢放倒时的视频,网民传言隐约听到尖叫声,还有尸体或活人从下放的车厢中掉出来。媒体已澄清掉落的是动车零件,并非尸体或活人,但网民更愿相信是官方救援不力,导致遇难者没死于车祸而死于不负责任的“人祸”。
三、追问伤亡及善后情况
发生事故的两辆动车接近满员,而四节车厢直接掉落高架桥下,事故惨烈令人揪心。而官方公布的伤亡人数与公众预期相距甚大,网民猜疑不断,善后赔付更牵动人心。截止目前,有关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伤亡情况、善后赔付,共有新闻报道10,970篇,论坛主帖909,086篇,微博972,148条。
追问1:死伤人数究竟几何?
每节车厢可容百人,而接近满员的四节车厢在撞击下从桥上坠落,官方数据显示仅死亡39人,受伤192人。网民强烈质疑其余数百人如何毫发无损。
追问2:实名制下为何不能公布乘客名单?
动车买票已严格实施实名制,铁道部完全有能力公布事故车次的乘客名单以备公众查询,网民据此加深对官方隐瞒死伤人数的猜疑。
追问3:最高2万元的列车乘客意外险保额为何20年不变?
根据1992年修改的《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规定,此次追尾事故将赔付旅客保险金最高2万元。包含在票价里的2%强制保险费率随票价不断上涨,网民不满20年后仍然最高2万元。
追问4:先签订赔偿协议的有“奖励”让人心寒?
媒体报道,铁道部规定遇难者家属在短时间接受谈判并签订协议的,可视情况酌情予以数万元奖励,还有新闻说需拿火化证明才能获得赔付。此传闻令网民心寒。
细节1:中国传媒大学两位学生陆海天和朱平、D301司机潘一恒、最后的幸存者项祎伊双双遇难的父母、杨峰死去的一家五口,他们的遇难细节引发网友强烈的悲伤和愤慨。
细节2:在事故中失去五名亲人的杨峰不再发声,媒体报道其受到铁道部高官威胁,面临再次失去亲人的境地。此事令网民极其愤慨。
细节3:20多位遇难者家属对事故处理强烈不满,聚集在温州南站拉起白布黑字横幅要求公布事实真相。网民强烈支持此举,疾呼公布事实真相。
谣言1:死亡35人以上撤职市委书记。
微博上流传“35人死亡上限论”,称超过36人市委书记将被撤职,所以动车事故一开始发生,就注定了死亡人数不会超过35。微博还列举了从1993年到2011年国内重大事故中死亡的人数,“碰巧”都是35人。此说法更加深网民对死亡人数瞒报的确认,认为官方瞒报死亡人数为降低事故级别,避免丢官免职。
四、追问残骸处理的举动
追尾事故发生后,动车残骸本将是调查真相、吸取教训最好、最需要保护的证物,但相关部门对残骸处理的举动随意粗暴,网民疑窦丛生,认为官方在销毁真相、掩盖真实死亡人数。截止目前,有关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残骸处理,共有新闻报道7,580篇,论坛主帖63,597篇,微博828,947条。
追问1:24日为何将D301车头拖入水坑?
24日,几辆挖土机将D301次车头推入池塘大坑中,铁道部称为了疏通路面。网民完全不理解、不相信官方解释,强烈质疑此举是毁灭证据。
追问2:为何夜间将车厢车头挖出运走调查?
26日深夜,事故动车残骸全部移出事故现场,之前埋下的D301次动车车头被挖出运走调查。网民对无法监督、缺乏透明的事故原因调查完全不信任。
追问3:乘客行李物品完全被忽视,公民权利如何得到保障?
整个事故救援和处理草率粗暴,欠缺对乘客行李物品的重视,而铁路事故的行李赔偿限额仅为2000元。网民不满对个人私有财产的轻视,并认为遗物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谣言1:铁道部挖坑掩埋车头车厢以毁灭真相。
因为若干吊车、挖掘机推倒拆毁车头车厢的图片,网络流言铁道部下令捣毁车体、挖巨坑掩埋,以毁灭事实真相。虽然媒体澄清并非掩埋,但网民舆论仍坚信“掩埋论”,认为相关部门试图掩盖事发真相和真实的死亡人数。
五、对中国高铁的整体质疑
发生动车追尾事故的浙江温州双屿路段于25日上午开始通车,但舆论对于中国高铁安全性的关注仍在持续,有国际媒体更质疑中国高铁的技术缺陷。截止目前,关于中国高铁安全性的新闻转载量有405篇,论坛帖文332,992条,博客文章41,599篇,微博24,993条。
质疑1:对中国高铁安全性的整体质疑
舆论质疑是否因中国高铁赶工期、动车司机培训时间过少等原因,导致事故最终的发生,前期宣传的“世界上最安全的高铁”口号遭到网民嘲讽。
质疑2:高造价下债台高筑
betway体育手机网 的公开数据显示,目前铁道部负债已近两万亿元。舆论质疑铁道部为了制造高铁神话,已深陷债务危机。
质疑3:中国铁路垄断体制
此次铁路安全问题给中国铁路安全蒙上了巨大阴影,加上长时期“春运”一票难求、服务质量普遍低劣等问题,舆论指责铁路成为目前中国内地市场化程度最低,垄断程度最高,整个系统腐败情况最严重的部门之一。
质疑4:高铁多趟列车再次晚点
事故发生以后,仍有多趟列车因供电设备等故障晚点。高铁开通以来,故障频发,引人关注。甚至有人表态不敢再做坐铁。
质疑5:与国外类似事故对比,推崇国外高铁
媒体与网民对比“日本新干线安全神话”,从而推崇国外高铁的安全性并质疑国内高铁安全性。
六、对铁道部本身的质疑
事故发生以后,铁道部在事故排查、救援工作等方面的不力,导致舆论把矛头集体指向铁道部,追问高层腐败、铁路产业链等乱象,诟病中国铁路的安全性。截止目前,有关铁道部本身的相关质疑共有报道1,427篇,论坛帖文519,997条,博客43,096,微博191,182条。
追问1:追问腐败与事故的关系
网友联系此前的刘志军贪腐案,以及今年年内铁路系统8个司局级以上因腐败案落马的高官,质疑是否高铁等铁路建设的高额费用多被铁道部内部人士贪污,而并非用于铁道建设,此次动车出事,看似事故,实为长期系统腐败而埋下的“人祸”。
追问2:对铁道部官员任免的质疑
起初,网传新任命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为此前胶济铁路特大事故时被免职的局长,后有网民辟谣,证实安路生当时担任的是铁道部总调度长,而非事故责任局长。但同时有媒体报道指出,从总调度长任上调到上海局的安路生此前就是上海局的局长,而此次事故发生所在线路甬台温铁路正是安路生在任上验收的。如果调查出事故原因有工程或设备因素,则安路生负有严重责任。
追问3:胶济铁路受伤者至今未获满意赔偿
2008年,胶济铁路发生特大事故,导致72人死亡、416人受伤。其中一名幸存者的赔偿问题3年未解决。在7.23事故赔偿方案出台后,胶济铁路赔偿问题重回网友视野,“看事大就赶紧主动来平息,见事小就视而不见不当回事”,网友质疑铁道部赔偿的不公正和伪善性。
追问4:对铁道产业链的质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梳理相关上市公司公告后发现,在涉足高铁产业利益链的上市公司高管(含******董事)当中,嫡系高管普遍有在铁道部工作任职的背景,而部分旁系的上市公司高管也与铁道部或其下属企业有着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网友对此表示痛心,认为这是央企的缩影,也是中国社会的缩影,也有人认为这显示出铁道系统内部关系复杂,因此,调查结果和责任处理等都不具有公信力。
追问5:铁道部长在空调车里接受采访?
7月24日,新闻中盛光祖坐在空调车里接受采访、指挥抢险,被评价为“轻谩”。
追问6:铁道部领导住温州香格里拉?
网络图片表明,7月24日铁道部领导指挥部直接设在温州最好的五星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领导与工作人员用餐地点不同。网友质疑领导用餐标准,并对比营救现场的子弟兵和热心百姓,指责铁道部。
追问7:事故发生后铁道部没有高层领导出面道歉?
7月24日,仅有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上的道歉,和部长盛光祖在电话会议上的道歉,没有高层领导出面直接道歉。由于公信力透支,网友对此类道歉并无好感,责问铁道部长的言论一度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
追问8:辞职员工在论坛爆内幕,引发对铁路行业的不安全感和对铁道部的愤怒;
一名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辞职的员工,在猫扑、天涯等论坛发帖爆高铁厂家惊悚内幕,称产品和技术方面都有问题。引起网友不安全感。
责任追查
追问9:对事故责任人追查的缺失,官方对公众质疑的滞后和无动于衷
7月24日,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工作的副局长何胜利被免去现任职务并进行调查。此后铁道部没有进行有力的责任追查,尤其是网传D3115司机“当时我说能过去的,应该走的,但他非要让我停”中的“他”,即对调度人员的追查。网民自发从技术角度进行事故分析,很多人对“雷击说”和“信号灯设计缺陷”说都持怀疑态度,希望尽快对责任人进行处理,但官方的反应却非常滞后,令人失望。
追问10:与国外事故责任落实的对比
德国98年的高铁事件,称事后每名遇难家属发放3万马克,2官员1工程师被控误杀罪,每名工程师罚款1万欧,全国反思,每年6月21日定为追悼日,并为遇难者立碑。日本2005年JR线事故后,调查组在现场进行了约一个月的调查,后经营这一条铁路的日本JR西日本公司社长山崎正夫等9名经营班子成员以“业务过失致死伤罪”遭到法院的起诉,山崎社长和主要干部引咎辞职。相比7.23事故后,第一时间粉碎车头,破坏现场,亦无高层出面担责,网民表示痛心。
七、对铁道部新闻发布会的质疑
2011年7月24日晚,铁道部在温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发言。截止目前,相关报道2750篇,相关视频258个,引起舆论较强关注。网民对于此次新闻发布会的消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言谈举止等方面存较多不满。
追问1:新闻发言人为何迟到?为何发笑?
王勇平的现场表现令人不满。铁道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中,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迟到40分钟,笑呵呵开始发布会。迟到的消息主要由在场记者微博发出。发布会结束后,微博上出现大量“微笑”的截图。网友对这种傲慢态度表示强烈愤慨。
追问2:发言内容何以如此“雷人”?
网民普遍认为,王勇平发言内容“雷人”之处颇多:
“我反正信了”:记者就是否在就地掩埋事发动车提问时,王勇平回答道:“出事位置周围有泥塘,为了施工车辆进入挖掘土方,并不是为了掩埋车厢。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这是生命的奇迹”:就在当天事故现场救援部门宣布搜救已告一段落,“已无生命迹象”的情况下,17时左右,人们却又从车厢救出一名2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对此,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表示,“这是生命的奇迹,我只能说,事实就是这样,它确实发生了”。
网友认为这样的言论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对生命的漠视和对人民群众知情权的不尊重,尤其在温州特警邵曳戎队长的事迹被报道后,网友发现所谓“生命的奇迹”实际是建立在邵队长以经验抵住上级不当命令的情况下才发生的,这更增加了网友对铁道部的不满。
“我反正信了”和“这是生命的奇迹”目前已经作为“高铁体”被网友广泛传播,用来调侃铁道部,表达质疑的情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均已出现相关词条解释,有关新闻1600多篇,微博181万余条。
微博上被大量转发的一条微博指出:“强盛的国家,开放枪支都不会被颠覆;虚弱的政体,买把菜刀都要实名;人性的国家,总统会逐一念出遇难者的名字以致哀悼;冰冷的政府,遇难人数从来都是高度机密;自由的国家,记者可以将内阁大臣追问得满头大汗;禁锢的体制,官员则告诉记者,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
八、对主流媒体的质疑
各大主流媒体无疑应该成为灾害事故后人们了解灾情以及救援情况的首要渠道,但在此次“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回避、避重就轻的态度却让网民不由地产生质疑甚至愤怒。截至目前,关于我国主流媒体事后反应不力的新闻转载量共有50篇,论坛主帖1,897条,博客文章967篇,微博15,748条。舆论认为,如何建立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机制,为民众提供准确、真实、客观的灾害信息,提高媒体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与专业精神成为我国主流媒体必须反思的问题。
质疑1:7月24日晨,人民网和新华网首页为何毫无反应
7月24日凌晨,距此次事故发生已逾五个小时,新华网、人民网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两大官方网站,媒体行业中的领军者却依旧没有对此次事故的详尽报道,甚至没有将其放在头条的位置,人民网更将唯一的一条新闻放在了第二屏,相比之下,日本各大主流媒体却将此事故作为首页头条处理。
质疑2:央视表扬时间长,缺乏对客观情况的报道
央电视台从凌晨开始了对于此次事故的报道,但缺乏对于事故发生时及发生后客观情况的详尽报道,将绝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对武警消防、医疗救助工作的表扬与歌颂上,不禁让人质疑。
质疑3:7月24日,四大报缘何依旧不谈事故?7月25-27日,歌功颂德有何作用?铁道部官网、人民铁道报为何“失声”?
7月24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与《解放军报》的头条标题均为《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一片祥和之声;从25日开始,“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终于登上了四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但不难发现,新闻报道的角度依旧以对参加救灾各部门的歌颂为主,相比之下,香港晨报、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则更偏重对客观现实的描述以及对救援不力的指责。
7月24日在铁道部官方网站以及《人民铁道》报刊均未出现有关此次特大铁路事故的报道,铁道部作为此次事故的责任方所表现的“失声”让网民极其愤怒;而在7月25日的相关报道中,铁道部连用11个关键词来表扬自己在事故救援中的表现,缺乏反思和真诚,引人诟病。
九、温总理新闻发布会对舆情的影响
7月28日上午,*********温总理抱病抵达温州,看望动车追尾事故受伤人员,并在事故现场回答中外记者问。多家媒体进行了文字直播,引发全网关注。截止下午5点,共有相关报道547篇,微博3464条。
1、感激温总理关怀,关心温总理健康
发布会后,网民情绪主要呈积极态势,有所缓和与稳定。网友感谢总理的关怀,期待温总理对事故调查的要求得到落实,并对于温总理的病情表示关注,祝愿温总理早日康复。
2、央视为何缺席直播?
有网友指出,最该做直播的,是CCTV-新闻频道,但当凤凰卫视资讯台和香港有线电视台都在直播时,CCTV缺席,有网友表示愤怒和不解。
3、温州媒体提问有何用意?
答中外记者问的程序中,最后安排了《温州日报》的记者提问。有网友评论表示这种做法与讨赏无异;也有网友认为,温州人在此次救援中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素质,非常令人钦佩和感动,发布会上应该有所提及。
4、温总理原本下令救人,为何铁道部要求“尽快恢复通车”?
*********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得到消息后立即给铁道部长打电话,说了“救人”二字。7月28日早些时候,铁道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救援前线指挥部负责人也表示,一些媒体报道的“铁路官员24日曾宣布,车厢内无生命迹象,救援结束,但现场又搜救出生还者”,这种说法完全没有根据。但网民依然质问,为何铁道部如此仓促停止救援并要求尽快通车?是否没有执行温总理的要求?
5、“允许出行”还是“允许出院”?
温总理在发布会开始时表示,自己已经生病11天,医生到今天才勉强允许自己出行,“这就是为什么这次事故发生第6天我才来”。但在新华社、新浪等媒体发布的发布会文字记录中,将“允许出行”误作“允许出院”。根据媒体报道,温总理7月24日还在会见日本贸促会访华团,使得部分网友和媒体质疑温总理此前不来温州的原因。后新华网、新浪网新闻文字已修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