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东北沦陷 是蒋介石的错吗?

中共九大抗日谎言之五:918蒋不抵抗

5.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导致东北沦陷,是真的吗?

真相: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正在对中共发动第三次围剿,不抵抗命令是镇守北方的张学良下的,而后来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则是下令坚决抵抗的。

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张学良本人的说法是“不抵抗”是要表明日本侵略而非维护其南满铁路的特权。事变发生后,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日军很快便侵占了东三省全境。

东北军之不抵抗,一方面是由于东北军与日军的军事实力悬殊,不抵抗的另外原因,是张学良作为地方军阀,不愿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在当时的中国政坛,非嫡系只能以拥兵自重的方式生存,否则关内亦无其立足之地。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

1931年9月18日,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匆匆登上“永绥”号军舰,离开南京沿江西航。蒋此行的目的是前往南昌督剿江西境内的红军(第三次围剿)。当19日凌晨南京中央党部接到张学良报告“九一八事变”情况的电报时,正在舰上休息的蒋介石还对此一无所知。19日上午,在蒋缺席的情况下召开了中常委临时会议,决定以中执委名义通知各省市和海外党部,日军侵入东北,全党须团结一致,并急电蒋介石回京主持一切。“永绥”号军舰于当天到达湖口,在此蒋接到上海方面的急电才得知“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他随即改变原定计划,决定抵南昌后坐飞机回南京。

在九一八事发当时,乃是张学良亲自下令不抵抗,而蒋介石迟至9月19日到达南昌后,晚间九点至十点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张学良事后自己也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下面是当时的文献。

荣臻,九月十八日深夜:
得知日军袭击北大营,当即向北平张副司令以电话报告,并请应付办法。当经奉示,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故转告第七旅王以哲旅长,令不抵抗……彼时,又接报告,知工业区迫击炮厂、火药厂,均被日军袭击。当时朱光沐、王以哲等,又以电话向张副司令报告,奉谕,仍不抵抗……

张学良,九月十九日下午:
昨日接到沈电,惊悉中日冲突事件,惟东北既无抵抗之力量,亦无开战之理由,已经由沈,严饬其绝对不抵抗,尽任日军所为。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19日,蒋在日记里写道:“昨晚倭寇无故攻击我沈阳兵工厂,并占领我营房。刻接报已占领我沈阳与长春,并有占领牛庄等处。是其欲乘粤逆叛变之时,内部分裂,而侵略东省矣。内乱不止,叛逆毫无悔祸之心,国民亦无爱国之心,社会无组织,政府不健全。如此民族以理论决无存在于今日世界之道,而况天灾匪祸相逼而来之时乎?余所恃者惟一片爱国心。此时明知危亡在即,亦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耳”

在1991年其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九一八事变当中的“不抵抗”决策完全是其一人所决定,中央政府不应该承担责任。张学良1990年接受日本公共电视台NHK采访时,表示他当时认为“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衅而扩大事件。”“战争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应会约束关东军”。“到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是国民中央政府下达过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负责任。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央政府。”

此外,他也请唐德刚教授“为其回忆录捉刀”。唐德刚是著名华人历史学者,他应张学良之邀,为其录载口述历史。唐记载了张学良回答他询问“九一八事变”不抵抗问题的一段谈话。张学良与唐德刚谈话记录中,对不抵抗命令有如下一段记述:

“我要郑重地声明,就是关于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不但书里这样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中央的命令,来替我洗刷。不是这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那个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谓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冲突,他来挑衅,你离开他,躲开他。他解释当时他为什么下令不抵抗:因为过去对日本的挑衅,一直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当时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东北那么大的事情,我没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我对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报也不够,我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我要负这个责任。”唐德刚继续写道,张学良说:“这就是我给你的解释。不抵抗,不能把这个诿过于中央。”

类似的言论,张学良多次郑重说明。而且当时蒋介石、蒋经国都已逝世,宋美龄远在国外,台湾早已民主化,没什么好顾忌的。不抵抗命令是谁下的,我们会比张学良更清楚吗?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党中央召开会议,要求张学良坚决抵抗,同时蒋介石也请辞下台(虽然不是他的责任,但他毕竟是党的总裁)。当时大军已经撤退到锦州,结果继任的汪精卫却迟迟不给东北军经费支援,最后只好狼狈退回关内。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