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工作不要钱 北美的义工们
孩子们放假后的第一周的三个白天的上午,都参加社区中心组织的一个叫REC-CREATE IN THE PARK的暑期活动。这个活动就是通过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把1到5年级的孩子们聚集在一起,让他们有一个暑期的活动场所。
两个孩子都非常喜欢这个活动,每天回家都说很好玩,也会带一个手工制品回来。问他们怎么好玩,他们说老师很友善,游戏也很好玩,也认识很多新的朋友。
我第一次送孩子们去的时候,远远看几个年轻人在那里等孩子们。我估计他们是义工,因为活动费用不高,又是社区中心主办的。果然,孩子们回来后,告诉我那些老师是高中生,在做义工的。
在美加社会中,做义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也就是所谓志愿者“volunteer”,义务劳动。做义工的最低年龄要求是14岁,很多孩子们从 14岁就开始做义工,坚持到上高中,大学,有很多人甚至大学毕业,有了固定工作之后还抽出时间来做义工。对于他们,义工不仅仅是一份课余工作,而是他们社会经验的一部分。
义工精神可说是美加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到帮孩子的老师整整作业纸,大到上前线为国征战,随处可见义工的身影,美国的运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靠义工维持的。图书馆、博物馆、学校、社区活动、业余运动队……缺 了义工,很难想像美国社会将如何运作。许多不牟利的组织,例如医院、慈善机构等等,都要靠义工来帮助维持其运转。
义工是美国学校里必不可少的装备,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每个美国学校都活跃着大批的义工。当然,这些义工都是孩子们的家长了。在美国学校,刚开学不久,孩子们的书包里就会有学校义工报名表。
我也到孩子们学校里做过几次义工,老二的班级需要去动物园玩,我就作为义工和他们一起,带着几个分配来的孩子一起逛动物园;老大的班级有个贸易活动,就是小朋友自己手工制作一起东西,学校在体育厅组织个市场,让他们销售,收入用来给他们班级的各种户外活动用,我就在这个市场里帮他们卖饮料。……
美加都鼓励大家参加义工工 作,帮助别人。美国的义工制度相当完善,有些地方的义工们要按时上下班,不上班的话,要事先请假。义工们的工作时间是有记录的,完成一段义工工作时,该单 位会发与证 书,证明义工的工作时数。有的人做了一段时间的义工后,得到了该单位的赏识,留了下来成为工作人员。
投身义工的工作,当中不乏有人是为了找工作;有人为取得经验;有人是为申请学校;有的靠社会救济金为生的残障人士为了回报社会;有的人完全为了帮助别人。
我自己过去十来年,一直白天在公司工作的同时,下班了还做大量的义工工作。很多华人朋友很不理解,真的不相信我是在做义工。其实,那种,不需要为了钱可以全心投入的工作带给我的,才是真正愉悦的感受。我是完全可以理解那些没有任何理由,来做义工的人。
美加的义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第一类是跟本人或家庭切身利益有关的,比如为自己孩子的球队服务,像儿子们小时候参加的足球队,完全是靠家长义工们组织的,先生也在里面当过义工教练。
还有很多妈妈在孩子的学校做义工,尤其全职妈妈,帮助组织班上的活动,有时能顶半个老师 。
第二类是慈善机构的,比如在医院、老人院、孤儿院帮忙。上次女儿在医院的时候,一位看起来老态龙钟的老人,走过来问女儿是不是高烧,我说不 是。她就问我要不要一个毯子,然后就给女儿拿来一个暖乎乎的毯子,本来拒绝要毯子的女儿居然也愿意盖上了。那个老人衣服上就挂了个义工标志的牌子。
第三类与宗教信仰有关,比如在教会组织活动。我的一个朋友是基督徒,她告诉今年夏天她就要去教会组织的一个夏令营帮助照顾孩子。
第四类是各种社会服务,像修路、在图书馆帮忙、组织男女童子军活动等等。在对于管理、自主能力要求较强的位置上,几乎处处都有中学生们的身影。 而较简单的工作中,则常常可以听到小学生们的声音。像我儿子们今年参加的暑期活动,就是由高中生义工来主持的。
不论哪一类义工,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首先,完全出于个人自愿,丝毫没有任何方面的压力;其次,做义工的过程中心情舒畅;再者,牺牲个人时间服 务大众,绝没有哪个单位、公司会组织员工在上班时间去 “义务”劳动;还有就是分文不取,义工们平日上班时的报酬可能是每小时数百美元的高薪,也可能是每小时几美元的州最低工资,可是做义工的收入却都同样是 零。
从小做义工的人们,已经成了习惯,并不觉得这是件多么了不起、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只是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美国的义工无处不在,为美国社会的运转提供了良好的机制。
- 关键字搜索:
-
只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