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家宋冬
一位中国艺术家把北京胡同里平民百姓经年累月积攒下来的老物件,稍加装饰和组合,搬进了艺术殿堂。这就是宋冬在北京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穷人的智慧》。
展览馆弯弯曲曲的通道边,摆放着过去司空见惯的蜂窝煤和老式炉子、码放整齐的木板与砖头、街坊邻里饭后聊天时坐的小板凳、栽种在各种器皿里的花卉。置身其中,参观者仿佛走进了北京那迷宫般的胡同。
宋冬出生在北京,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把这些物件请进艺术中心,不仅是为了怀旧,更是因为他从中看到了穷人为了改善生活而展现出的智慧。
穷人生存之道
宋冬母亲积攒的各式肥皂
一个玻璃橱柜里展示着宋冬母亲攒下的各种肥皂。工作人员王先生解释说:“他母亲有一这么个习惯,就是一些肥皂她会留下来, 不是这样整块的肥皂,是肥皂用小了之后就不好再用了,所以她会把省的小肥皂块儿捏到一起, 然后这样可以继续去用。”
展览大厅摆放着一个四壁由老式门窗组成的屋子,中间是一张木床,一棵枯树“破床而出”,向上伸展着枝条。这个场景北京人不会感到陌生,在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张大民的新房就是围绕一棵大树搭建而成的。宋冬把这个装置作品取名为《与树共生》。
宋冬的装置作品《与树共生》
他说,大杂院中的邻居们使出浑身解数来解决居住空间狭小的窘境。当最后无空间可占时,几户人家围着一棵数无计可施。有智慧者,想出了既不伐树又可占据空间的方法,他把树“借”到自己家中,让树从自己的床上生长出来。
现在条件好了,欲望也多了
观众谢先生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看到《与树共生》,他颇为感慨:“现在条件好了,人的欲望也多了, 那个时候住在这儿的人很满足。艰苦奋斗,自己创造一小点的地方也很珍惜, 很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劳动,逐步逐步的改善生活。 ”
宋冬的装置作品《与鸽共生》
展厅里摆着一架废弃的老式电话交换机,可是从背面看,却是一个大衣柜,显示出北京人对废物的巧妙利用。其实,这个展览已经存在了六年,以前叫《物尽其用》,曾在国外巡展,并获得第六届光州双年展大奖。
消费时代的反思
《穷人的智慧》展是对过去展览的延续。宋冬希望展览能给生活在当今消费时代的人们带来一些启发。
《穷人的智慧》中的部分展品
他说:“消费时代的概念就是不断的抛弃。比如说我们的手机,明天出来一款更新的,多了两个功能。那我们老的就不能用了,就会要用那新的。这对于科技来讲是一个推进。但是对于使用者来讲,你是否(真的)需要多的那两个功能?”
宋冬说,人们应该想想,淘汰下来的东西,或者过去的许多东西,是否真的都没用了。
艺术源于生活
宋冬从小生活在贫困中,一家四口人曾居住在面积不足六平方米的小屋内。因此,宋冬的母亲赵湘源非常惜物,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能利用的则利用,暂时无法利用的就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2002年,父亲去世后,宋冬开始跟母亲系统整理这些废旧物品,并试图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2005年,一万余件残破的日常用品被摆进展厅,成了艺术品。用宋冬的话说,“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北京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