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互联网还不如养猪?

上一周,北京召开了一个“中国互联网大会”,据说大会的布局是:部级以上领导们坐在第一排、局级领导们坐在第二排,业界大佬们只能坐在第三排。发言的次序也是:先领导讲话,然后在午饭前留下一些时段给了四位业界风云人物,并称之为“互联网领袖”对话。

我本来以为,一个人如果被尊称为“领袖”,那就应该得到领袖的待遇。比如有人开个“专栏写手大会”,尊称我为“专栏写手领袖”,请我出席,那么对不起,我一定要在前面讲话,并且要给我足够的时间。否则我即使不拂袖而去,也会大发牢骚,公开抱怨。但是“互联网领袖”们受了这样的待遇,却似乎并不计较。至少我看网络视频和后来的文字记录,他们好像一点没有表露出不快的神色。这有两个可能:一是他们涵养好,比我好很多;二是他们真诚地觉得自己当不上“互联网领袖”这个称号,本来名不副实,也就不追求待遇了。

我比较倾向于第二个答案。坦率地说,这四位业界风云人物,没有一个够资格称为“互联网领袖”。举个例子,这四位中的一位,曾经是谷歌在中国的领军人物。谷歌的创始人因为革命性地改变了搜索引擎的技术和广告业务的模式,重塑了全球的互联网,称之为互联网领袖当之无愧。但是这位谷歌中国的前领军人物,他对全球互联网做出了什么革命性的贡献呢?他对谷歌做出过什么革命性的贡献呢?难道是因为他创造性地发明了“因为当地……原因,部分……无法显示”这个说法,从而成功地缩小了一种先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再比如说另外一位,是新浪目前的掌门人,他掌管下的新浪微博因为短短两年时间内突破了两亿用户,被他本人夸赞为“现象级的应用”。好像他的确改变了互联网,但是且慢,世界上还有一种叫“推特”的东西,是那玩意儿先改变互联网的。微博不过是它的山寨版本,当然,是“现象级的山寨”。

我并非质疑上述业界领军人物们的商业智慧。同是山寨,某些沿海地区的小作坊最好也只能做做“苹栗平板电脑”或者“诺其亚手机”,而这几位却能做出年营收数亿、数百亿元的企业。我甚至也不是片面否定“山寨”这种商业模式。很多世界优秀企业都是靠模仿成功,更何况上述企业在模仿中也根据中国现实情况,做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创新。问题在于:上述模仿和创新都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进行的。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中国的网络商业环境和国际互联网商业环境是基本割裂的。最近一个统计数字就是,中国互联网访问量的96%局限在境内,本土化程度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朝鲜。因此,上述国内业界领军人物们的能力和智慧,并没有得到真正国际意义上的商业实践检验。谁知道呢,也许这些大佬们本来有能力做出一个国际性的企业,也许他们有能力创造出下一个“脸谱”,下一个“推特”,但是在中国的实际商业环境下,他们并没有这个机会。他们命中注定不可能成为“互联网领袖”,至多是中国这个地域性网络商业环境里的带头人物。

这样回头看,我们对这个“中国互联网大会”,或者说,“互联网在中国的特色应用”大会,为什么要让政府官员坐在前两排,并先发言,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显然,中国这个特别的网络商业环境,它的基本走向是掌握在政府官员手中的。至于业界大腕们,给他们些个“领袖”的虚衔,他们又岂敢当真?他们又怎会不知道自己的身家命脉其实是掌握在谁的手里?

我唯一感到不解的是,既然中国的网络商业环境受政策潜在影响很大,对任何投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显见的风险,那么,在场的几位“领袖”为何对此只字不提?只听到他们对未来这个憧憬,那个展望,彷佛前景一片大好。当然,我理解这也是一个商业活动,几位“领袖”们希望在这个场合尽力唱多相关产业,希望报喜不报忧,是可以理解的。某种意义上,我觉得网易的丁磊倒是给出了一个信号,他在这个所谓“互联网”大会上大谈特谈他的养猪事业。我个人不负责任地解读估计和丁磊的本意相去甚远 是:眼下这种所谓的互联网产业,还不如养猪。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罗伦斯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