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高官的租房生活引人注目(图)
细数历朝各代的住房问题,宋朝的出租房应该是最引人注目的。
宋朝鼎盛时期,首府开封的人口已过15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宋朝规定不能在首府建房,日剧增加的人口数量,宋金交战以及天灾等原因导致的大量难民南迁,令开封附近城市的住房问题日趋紧张。
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自然带动租赁市场的发展。于是,宋朝出现了如现代出租房、旅馆的住房。这种房子属于国家房产,专门负责其管理和维修的国家行政机关叫“店宅务”或者“楼店务”。从北宋到南宋,州县一级的城市几乎都设有店宅务。店宅务收来的房租,除应付日常官员的工资和开销外,其他都要上缴国库。而房租也成为宋朝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
店宅务这种国有出租房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房紧缺的问题,但还是远远不够。
宋朝在开封的官员,无论官大官小,多数都是租房过日子。“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苏轼的弟弟苏辙一生都在出租房里度过,老来还没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徒生感慨。欧阳修《闲居五》里的那首《买宅》:“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东家欲迁去,余积尚可捐”,说的也是与苏洵相似的状况。“历富贵四十年,无田园邸舍,入谨则住僧舍或僦居。”北宋宰相寇准为官四十年,也不由发出尚无住宅而四处租房借居的感慨,人称“无地起楼台”的宰相。江休复《江邻几杂志》里的诗句:“望月初请料钱,觉日月长;到月终供房钱,觉日月短”,更是形象地道出当时人们租房的心理状态,颇有点现代人月月要为房租愁的味道。
因此,在灾害时期,朝廷常会适时颁发一些减免房租的政令。英宗时期,皇帝下诏州县长吏,“遇大雨雪,蠲僦舍钱三日,岁勿过九日,著为令。”天降大雪,城民缴纳不起房租,皇帝能亲自下令减免房租,实在是令人不得不叫好的大好事。不过,这种减免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
- 关键字搜索:
-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