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三一八惨案历史 不禁为六四哀鸣(图)
段祺瑞为何长跪不起
编者按:“三一八惨案”中,执政的段祺瑞在知道政府卫队打死请愿的学生后,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处罚凶手,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反观1989年的六四事件,受害者至今却仍难以昭雪...
段祺瑞政府卫队与群众对峙的情形(网络图片/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配图)
1926年,中国现代史上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当时的北洋政府是段祺瑞执政。在官邸前镇压请愿的学生,死四十七人,伤二百多人,死难者中有一名女学生叫刘和珍,鲁迅为此写下沉痛的悼文,中国学生都是读过的。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中国知识分子和媒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社会良知,用同仇敌忾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蒋梦麟、王世杰、闻一多、梁启超(刚刚动过手术、正在住院)、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等著名知识分子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哀歌唱遍京城;鲁迅先生更是激愤不已,为此而终止正常创作,就此惨案连续写了七篇檄文,名垂青史的悼文《纪念刘和珍君》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诸多媒体加入了谴责屠杀暴行的行列,如《语丝》、《国民新报》、《世界日报》、《清华周刊》、《晨报》、《现代评论》等,特别是邵飘萍主持的《京报》,大篇幅地连续地发表消息和评论,广泛而深入地报道“三一八惨案”真相,在惨案发生后的十二天内,就连续发表了一百一十三篇有关“三一八惨案”的消息、评论、通电,《京报·副刊》也发表了有关文章一百零三篇。
惨案发生后,北京各高校校长、教授也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时任北大校长的傅斯年在昆明见到对惨案负有直接责任的关麟征,傅斯年第一句话就是:“从前我们是朋友,可是现在我们是仇敌。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你杀害了他们,我还能沉默吗?”
1926年3月23日,北京各界人士、各社会团体、各学校齐聚北京大学大操场,为死难者举行万人公祭大会。时任北大代校长的蒋梦麟在会上沉痛地说:“我任校长,使人家子弟、社会国家之人才、同学之朋友,如此牺牲,而又无法避免与挽救,此心诚不知如何悲痛。”他说到这里竟潸然泪下,引得“全场学生相向而泣,门外皆闻哭声”。
强大的民意压力也启动了形同虚设的国会和司法,曾被讥为“花瓶”的国会也破天荒地召集非常会议,通过了屠杀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京师地方检察厅对惨案进行了调查取证并发表正式认定:“此次集会请愿宗旨尚属正当,又无不正侵害之行为,而卫队官兵遽行枪毙死伤多人,实有触犯刑律第三百十一条之重大嫌疑。”由此可见,当时中国,还多少有些议会政治和司法独立。最后,执政府的国务院全体辞职,执政段祺瑞颁布“抚恤令”。
尽管如此,也没有最终保住民心尽失的军阀政权。在屠杀发生后不到一个月,段祺瑞政府就在全国上下一片抗议声中于1926年4月倒台。而国民党北伐之所以迅速成功,除了军事上获得苏联的大量支持之外,国民党相对于军阀政权在政治道义的优势,也是其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段祺瑞军阀政权的合法性资源,已经因“三一八惨案”而丧失殆尽。
尽管当年的北洋政府是军阀政权,段祺瑞本人也是著名军阀,其执政时期的专制和乱象颇受诟病。然而,执政段祺瑞在知道政府卫队打死请愿的学生之后,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处罚凶手,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
(本文摘自《被历史忽略的历史》,杨文、裴小敏主编)
- 关键字搜索:
-
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