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尖子生”校长宴会

中国人擅长群殴,殴的过程中周围还有一圈圈围观的,较好的,拍照的,和扔鸡蛋的。夏天的时候出了个五道杠,害得个小男孩没地躲没地藏的,估计那个孩子和他的家长老师们也得到了个大教训。也就是几周前又捅出个绿领巾事件,人们惊呼现在学习不好的学生不仅在校园里通过排座位、列成绩受挤兑,就连在校外也能让众人一眼识货。如果这件事是真的,我也不得不挤在人堆里大骂一声“这是谁TM想出来的阴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某校校长宴请全校甄选出的19个“尖子生”成了这半个月的噱头。一时间,“不吐不快”的,“不讲不明”的,呕吐的,鄙视的,好像稍微有点“正义感”的社会人士都有义务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当我坐在海那边浏览国内新闻时看到铺天盖地的围观、鄙视、对骂,心头不禁一阵酸楚:中国几千年来崇尚教育,以教育为豪;现今儿个是怎么得了,好像突然“教无能,育无力”了。

有什么事情摆在明处大家讨论总比藏着掖着的瞎嘀咕要好。问题是看了好几篇文章,除了暴跳如雷的声嘶力竭,没看到几句话落实在了点子上。刚刚转载了云中客同学一篇《“校长宴请尖子生”引发五大追问》的博文,觉得他/她的几个问题还算问到了实处。校长奖励尖子生的宴会受到社会关注有中国教育传统问题,也正是这些所谓的“传统”使得众人对很多事情少见多怪。

想想心酸:中国的孩子从小学习很辛苦,在校内要排名,下课后要补习,周末还要考级……得到的奖励却是少之又少,以至于刚刚跟校长吃了顿饭就被全国人民评论对与不对。其实把各路声音总结起来,人们无非有几个疑问或者质疑:钱谁出?公平否?恰当否?以及评判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这几个观点我都赞同,认为他们值得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好好商榷,甚至来个论坛什么的。在我看来,校长宴会是件大大的好事,不是太多了,而是太缺了(缺乏的缺,语言这东西)。当然前提是解决以上的几个疑问,不要滋生腐败、攀比、暗箱操作、以及狭隘定义等等。

为什么说中国的教育中缺乏“校长宴会”?其实所谓的校长宴会只是一种形式,他所影射出来的却是对学生的奖励和鼓励机制,以及对学生各种“天才”的开发机制。让我们稍微窥视一下美国的教育。虽然大多数国人没有亲身经历过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但是坊间普遍达成了“共识”,就连街边锻炼的大爷大妈都知道“美国的孩子不学习,成天玩!”可是大家死活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在世界奥数竞赛中屡屡败给中国队的美国孩子却颇具创造力,居然没有把美国玩“颓”呢?关键问题就差在这个对“玩”字的理解上。中国的家长和教育者认为背诵学校里、书本上、考试中的内容才是“学习”,其他的一切都属于“玩”的范畴,所以中国的孩子为了“学”好,牺牲了“玩”的时间,很多潜力和才能没有及时被开发出来,大把的情商和智商被浪费掉了;而美国教育认为生活中的点滴都能渗透出孩子的才华,所以美国的孩子在玩耍中发掘并巩固了自己的各种兴趣才能,当这些玩大的孩子成人后则会根据自己的才华按需进入就业市场,发挥自己最大的创造力和价值。美国的学校里充斥着各类学生社团,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办不到的。如果我告诉大家一个普通小学校的社团领袖可以获选到首都华盛顿参加奖励宴会,全国中学学生会主席年会在夏威夷、旧金山、纽约等地巡回举行,大家是觉得这些参加学生社团的小领袖们参与的目的不纯呢,还是美国人太惯着孩子了,还是主办方在作秀呢?换个角度想想,在美国的教育体系里,任何兴趣爱好都受到鼓励,任何才华都有展示和受到肯定的机会。那些在中国家长眼中看似“不务正业”的孩子,在美国却有着政府和社会公益资金的资助,成堆的成年人的组织和服务,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掌声的鼓励。孩子应该在掌声和鼓励声中成长,全社会都应该共同培育这片土壤!

校长宴会就是一种最简单最明显的鼓励形式。在美国,成绩优秀的学生会登上每学期一评的“院长名单(Dean's List)”。在校园中,各类形式的校长宴会更是层出不穷:奖励少数民族裔优秀学生的,表彰社会公益活动杰出表现的,鼓励科技发明创造的。美国的学生和家长也为获选与校长或者其他校领导见面的机会感到骄傲并且重视有佳。所有参加正式宴会的学生(即便是小学生)也会正装出席,甚至西装领带,这是一种礼节。对邀请方的尊重既是对自己的尊重。宴会上也是全套的餐具和杯器,食物并不复杂或者奢侈,但是孩子们高擎着盛有果汁的酒杯互相致意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是成年人般的尊重对待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有些成年人不理解,认为“与校长吃个饭怎么了?还弄得跟个巴菲特一样,搞得那么正式、那么作秀,看起来都让人作呕。”我就想不明白了,怎么中小学生到个比较正式的餐厅,和校长握握手,穿着笔挺的“校服”,就令人作呕了?!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校长班主任老师不就是巴菲特吗?也许今天的一点鼓励能够推动他们明天真正坐上巴菲特的餐桌呢。不同的是,与巴菲特吃顿饭需要花重金买来,与校长吃顿饭却是靠自己的成绩和表现获得。我倒是觉得后者更高贵些。

咱们办事不要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校长宴会本身不一定适合在全国推广,从财力物力人力和人口本身来算都有负担不起之嫌疑。但是由校长宴会引发的学生奖励和鼓励机制,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技术,还有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等思考,是不是应该在社会上唱得更响亮些呢?关于教育,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留言

作者奔走美国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