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我所玩过的七支尼康卡口镜头

 2012-01-08 13: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今天,把手里最后一件尼康卡口的东西——FE2也送出了门,心中不免有些怅然
哎!谁让我的防潮箱不够大呢,想玩新玩具就得把老朋友送出门,这种感觉可真不好受
这些老朋友,在和我相处的或长或短的日子里,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少快乐
觉得有必要写篇长文纪念一下!

一直以来都没有在意,今天细细一数,玩过的尼康卡口镜头竟然已经有了七支
这么巧,又是“七”!
前两次发关于蔡司的长文时,“七”是经过周密策划的,系统完成度比较高
但这次的“七”纯属巧合,关系松散凌乱,肯定会让喜欢我前两篇长文的朋友失望


一、适马28-105/2.8-4.0

这是我的第一支单反镜头,十年前了
当时,摄影论坛里流行的说法是——入门千万别买套头
于是在尼康28-105和这支之间研究了一下
发现这支不仅光圈大半档,价格还便宜不少
于是乐颠乐颠的买回家,以为占了多大的便宜
后来才慢慢明白,其实套头不见得比此头差,尼康28-105贵也是有贵的道理
初烧嘛,通常都要交一点这种学费的

在当年,对于只玩过老爸的海鸥50/1.8的我来说,此头的成像是惊艳的!
成像清晰(可能是手动对焦水平不过关,用老海鸥标头就很少拍出那么清晰的照片)
色彩真实(老海鸥标头的色彩总是怪怪的)
我的“创作”热情也是相当高涨,有空就跑出去拍照
而且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里面记满了每张片子的拍摄参数,供冲洗出照片后进行分析总结
(呵呵,现在玩数码的初烧们不会再有这样的体验啦)
直到后来,玩过了一些更好的镜头之后,才发现这支镜头其实缺点还是很明显的
广角端大光圈下比较肉,反差低,解析度也不好,收缩几档光圈后有改善
长焦端大光圈下其实还不错,反差略低,拍人像合适
色彩淡、薄,像有人形容的“兑了水”似的感觉
当年,我还发现此头根本没法拍逆光,雾化得一塌糊涂,很久之后才明白主要是前面那片双层镀膜UV镜太烂了……


二、适马APO70-300/4.0-5.6

有了第一次的“惨痛”教训,当我打算再配一支长焦的时候,适马就被我首先否决了,这回一定要上原厂!
可是,世间事有时就是这样蹊跷
在论坛上查阅一番之后,我惊奇地发现
原厂的两支70-300,一支(G)被人骂作有辱尼康门风,另一支(ED)被称为骗钱的玩意(那时候还没有VR版)
而副厂出品的70-300中,评价最高的竟然又是适马!
困惑,矛盾,最后让我痛下决心的原因是——原厂不带1:2微距功能
就这样,不情愿地与适马第二次结缘

说实话,这次的“婚后生活”比上一次来得幸福
正如论坛中评论的那样,这支镜头200毫米以下全开成像就还不错了,300端则需要收一两档才能比较理想
色彩和前一支适马一脉相承,素得慌
给我带来最大乐趣的是1:2微距了,“创作”的热情又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现在有时候,看到那时拍的片子,都会深感汗颜!(手里一度有三支不同焦段的微距镜头,片子水平却提高寥寥)
相比成像质量,这支镜头的机械性能就相当一般了
用起来让人不是很放心,感觉力气使大点儿都能拧坏似的,手感就更无从谈起了(前面那支也差不多)

玩70-300的阶段,发烧从负片过渡到了反转,片子好找多了


三、尼康AF200/4.0Micro

玩完前面两支,我的尼康卡口发烧路嘎然而止,不小心走上了康泰时的“旁门左道”
这一晃就是好几年……
回想尼康的发烧历程,不免觉得比较遗憾,连一支原厂镜头都没玩过
于是,在把康泰时烧得差不多够瘾的时候,我开始琢磨“杀他一个回马枪”
但,给自己和家里LD一个什么样的理由呢?
康泰时没有长焦微距,而那段时间自己比较迷恋昆虫摄影——这个理由不赖嘛
恰好,这也是一支非常能代表尼康特色的镇宅头——AF200/4.0Micro

这个200微光学上确实不错
属于高解析+高反差的“双高”镜头,而不是传统尼康给人留下的“单高”印象
这样的风格拍摄昆虫是比较合适的,锐利抢眼有冲击力
但拍摄花卉就显得过于硬朗,缺乏应有的柔美之感
当作为普通镜头使用拍摄远景(或人像)时,成像应该也不输于专业变焦
相比微距时,只是解析力略有下降,依然保持高反差特性
色彩——此头的色彩相当相当的浓烈!用酒来比喻的话就是“伏特加”
虽然之前已经用过不少以“色彩浓郁”著称的康泰时蔡司头,对它的色彩还是有些不适应
也就是这时,我才体会到色彩除了饱和度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会对主观感受带来影响的特性
简单的说,此头的色彩浓得不是很耐看……

此镜的主体结构像是采用了合金材料,在结实和轻便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皱纹漆的外表非常漂亮(以个人的审美观,200微是尼康阵中最漂亮的一支镜头)
超宽大的调焦环,手感和手动镜头没法比(没有那种油油的阻尼感),但在自动镜头里应该是属上乘了
不可拆卸的脚架环,设计得足够小巧,便携,也好用
但是,此镜的两个环不是很好——
光圈环是小缺点:手感生涩,定位不清
M/A环是大缺点:设计缺陷,极易断裂
(这个就像是阿克流司的后脚跟了
留意了一下,此头裂环的比例极高,我这支也未能幸免
想了一招对付:剪一段纯黑的底片头粘上,不仔细看倒也看不出破绽)

好像说这个200微的坏话多了一些,其实我是相当喜欢这支镜头的(七支中,留在手里时间最长)
人嘛,越是喜爱的东西才会越挑剔
何况这是一支万元级的家伙,要求的标准自然也要高些


四、Cosina版福伦达40/2.0

玩过尼康200微后我发现,尝试体验不同门派镜头的不同风格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比限制在风格相似的一个门下的小圈子里要好玩得多
这样,也有助于更加客观、中立地给出评价
于是,我把眼光放到了其他一些可以用在尼康卡口上的特色镜头
第一个目标是——Cosina版福伦达40/2.0

上这支头之前,仔细看过坛子里的一些片子,比较喜欢它的成像风格
自己用下来以后,也感觉非常满意,可以说是这七支镜头里最让我怀念的一支
这支镜头采用了非球面镜技术
其实,我对非球面镜技术一直是持抵触情绪的
觉得通过光学结构消除像差才是正道,而非球面是投机取巧的邪门歪道,肯定会带来一些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是带着挑剔的目光来审视+测试这支镜头的,结果是——自己对非球面的偏见被改变了
这支镜头全开光圈就有很好的解析度,可以放心使用
反差比较低,层次丰富
色彩中性,不像蔡司那么浓郁,但不失油润感
最让人感动的是它的焦外,非常柔美,这在标头中是极为难得的!
用过的普拉那、天塞的标头和松那的小广角,焦外和它都有差距
只有通过严格的分辨率测试,我才发现此头光学上的一点小瑕疵——全开光圈下,全幅边角的切向分辨率较差
同样条件下的矢向分辨率却非常好,几乎和中心无异
也就是说,MTF的实线很平,而虚线在边角处分得比较开
(论坛里一直流传一种错误的言论,说MTF实/虚线分得开意味着焦外差,此头就是一个很好的反例)

V40的做工和手感也是非常不错的,在我看来,和用过比较多的那些YC手动头是一个水平的
包括镜头盖在内全部是金属构造(那个螺纹式金属镜头盖很酷,虽然用起来不方便)
原来把玩过125那支,镜桶用料单薄了一些,这支镜桶短就不存在那个问题,感觉很结实
调焦环和光圈环的手感一流
原配的遮光罩和遮光罩盖很漂亮,用起来也方便
可是不太好找,而且烤漆的水平太次,极易脱落(镜头没这种问题)
另外,还有一点让我不太满意的是前镜片的镀膜——蓝色、不通透,档次显得不高——可能是我太挑剔了

 

五、尼康AIS105/1.8

尼康的手动镜头,像他家的手动机身一样,在无忌有大量的拥趸
常在无忌泡,有时会不小心点进去,慢慢地也有了一点中毒的症状
再一查价格,便宜得让人无法拒绝,于是决定尝一尝
前面那支200微已经让我感受到了尼康的“硬朗”
因此这次想试个另类点的——AIS105/1.8,据说还有点德味

说AIS105/1.8另类,是因为它的低反差和尼康的传统风格相反
在2.8光圈下和YC百微比了比,结果让人惊讶,反差比蔡百还低
和一般“狗头”不同的是,它反差低但解析度并不低
即使全开光圈也有上佳的解析度表现(而且中心至边角一致性很好)
这点倒是和一些蔡司镜头取向相同
色彩远没有那支微距那么艳,比较平实,和德头比还少了一点油润的感觉
没有装备CRC,近摄效果一般
从不算太多的拍摄结果来看,焦外虚化柔和令人满意
但是,实拍中发现此镜一大弱点——对黑色物体还原能力很差,基本无法保留层次
(原来一直认为,所谓某些镜头暗部层次好其实只是低反差所赐
直到用过此头,观念才被颠覆!
难道镜头对亮度的传递是非线性的?困惑……)

此头的做工和手感与YC、还有前面那支福伦达手动镜头相比有一定差距
加工的精细度和烤漆的质量上都略逊一筹,属于实用主义者
调焦手感不是特别柔顺(不排除存在个体差异),调焦行程对于这么大光圈的镜头来说似乎略短
光圈环定位力道过大(如果和前面的200微能平均一下就都好了),调起来“当当”的
设计了内置的遮光罩,用起来很方便

一向以来,尼康都以坚固耐用闻名
但就我使用过的这两支尼康镜头而言,不免略感失望!
虽然“坚固耐用”和“做工”并不完全等价


六、蔡司ZF50/2.0Makro-Planar

作为蔡司的Fans,对于ZF系列新蔡司单反头,我也保持了高度的关注
不过由于拥有和使用过不少YC系列蔡司头,对ZF头个人拥有较强的免疫能力
这种免疫力的有效性,在面对Makro-Planar50/2.0的诱惑时,终于还是瓦解了
其实,原来YC那支60毫米微距的普遍评价极高,算是同类镜头的王者了吧
但却一直无法让我心动,原因有三——
1、光圈小,不能真正替代标头
2、不带浮动镜组技术,调焦范围的两端边角成像略差
3、作为短焦距微距头,1:1的工作距离太近,实用性有限,却导致体积和重量大增
看来蔡司非常善解人意,推出的这支新50毫米微距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让人无法拒绝

这支新ZF蔡司镜头的成像风格和老YC蔡头的风格差别还真挺大的(这个帖子里有)
基本上延续了康泰时后期G头和T3头的新蔡司设计取向,用三个词形容就是——锐利、通透、艳丽
此头全开光圈即拥有不错的反差和绝佳的中心解析度,边角解析度也很优秀(收一两档就能和中心看齐)
而且,这样的表现从近摄一直延续到无限远(无限远F2.0甚至超过蔡司1.4标头收一档光圈的表现)
不考虑价格,真的是可以替代标头了
另外,此头的成像非常之通透,通透到用反转片拍出了类似数码的感觉,基本上就是所见即所得
这可能是镜头设计的最高境界了——所谓味道就是像差,没有了像差也就没有了味道
由于成像极为通透,此头和T3类似,色彩和老蔡司比少了几分厚重,多了几分纯净,从“浓郁”演化为了“艳丽”
这支头作为一机一镜出门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远近(摄距)通吃,大小(光圈)兼顾
而且由于焦距短、景深大,还可以开大光圈手持拍微距
抛开了脚架的束缚,相当惬意
从光学性能上讲,ZF50微距应该说是非常接近完美了(能和它匹敌的标头个人认为只有莱卡M口50/1.4ASPH)
距离“完美”只差两小步——大光圈下的暗角可以再小一点;焦外成像可以再柔和一点(和大多微距头比已经很优秀了)

这支ZF蔡司头镜片的镀膜非常漂亮!颜色丰富,通透清澈,是我见过镜头中最出色的
做工也是一流,和我用过比较多的YC蔡头在一个水平线上
不过二者外观设计上的取向差别比较大
ZF蔡头全金属的调焦环和不锈钢的遮光罩卡口很养眼,给人的第一印象深刻
而YC蔡头外观比较低调内敛,做工实在严谨
大家批评比较多的ZF镜头盖,确实和镜头不般配,单薄还容易掉
另外,可能是个体差异吧,我这支ZF头的调焦手感不是太好

无论是从成像还是从外观,都可以看出ZF头和YC头是两个时代的产品,留下了各自时代的烙印
打个不太合适的比喻,就像皇马新旧两代精神领袖的差别C罗VS劳尔
以我的性格是不太喜欢C罗这种新一代球星的
所以,虽然ZF50微距在光学上近乎完美,我还是没能爱上它

 

 

七、莱卡R90/2.0(老版非AA)

我烧镜头是比较讲究性价比的,所以一直和莱卡保持足够的距离
不过莱卡神秘的光环还是像一块磁石一样始终吸引着我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市场上出现了可无损更换的莱卡R转尼康F接口,才终于决定迈出这一步
选择的是莱卡十分经典的一款R90/2.0——老版“大头九”
(上莱卡之前还是颇有几分犹豫的,因为担心会就此走上一条不归路,好在这样的“悲剧”并没有发生 )

入手之前,例行的要先研究一下光学结构和曲线数据
“大头九”的光学结构很让人吃惊,用的是简单后组(只有一片)的松那结构
这种结构,通常只用来设计光圈不大于2.8的轻便型中焦,做到2.0应该是非常困难的
再看全开光圈下的MTF曲线,代表分辨率能力的40线对曲线在偏离画面中心以后就迅速下坠,基本维持在糟糕的20%左右
拿到镜头后做的分辨率测试也验证了这一点
全开光圈的中心解析度非常一般,边角又下降得十分明显,属于“惨不忍睹”一类(比蔡司50/1.4全开光圈的分辨率还差不少)
实际拍摄中,“大头九”在大光圈下,不仅分辨率低,反差也低,也就是所谓的“双低”镜头了
只有把光圈收缩到4.0以后,才算能够放心使用
色彩的表现非常清淡,既不厚重,也不油润
简单说来,此头的表现让我不得不想起开篇提到的我那第一支单反镜头,着实让我大失所望
值得表扬的只有此头的虚化效果,同等光圈下比同焦段镜头虚得更开,在各种摄距下都见不到明显二线性倾向,松那的优点
虽然“大头九”的光学性能非常令人失望,但如果用它全开光圈来拍摄女性肖像,则所有缺点似乎瞬间转化为优点——
低分辨率起到了类似“磨皮”的效果,低反差适合表现女性的柔美,清淡的色彩衬托女性的白皙
再加上漂亮的焦外,呵呵,相当完美的人像头

“大头九”的做工属于一流
很多年的老头了,手感依然完美,不得不佩服德国人一贯做“百年有型”精品的理念
内置遮光罩(老款三段式)方便好用,不过样子差了点(新款一段式较好看)
外观设计过于随意,调焦环上竟然裸露两颗螺钉,感觉非常不好
原配塑料镜头盖(扣在遮光罩外)做工粗糙,而且冬天紧夏天松
后卡口换为尼康口后失去了光圈联动
用在手动机身上时,光圈小于4.0就会出现裂像半明半暗的情况,而且影响测光,需要留意

总的来讲,价格比“AA版大头九”低得多的老版“大头九”,在我看来,性价比依然不高

用此头拍出的满意片子只有人像

 


顺便说说尼康的胶片机身

由于对机身要求不高,能用就行,我只拥有过两部非常便宜的尼康胶片机身(一自动一手动),但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自动那部是十年前和上面第一支镜头一同购入的F65
这是在无忌上没人能看得上眼的入门机,但我却非常喜欢
小巧轻便、做工精细(虽然是塑料)、操作界面简洁合理
最让人感动的是它极为轻柔的快门/反光板震动,体现了尼康重视内在的优秀品质
不足之处是没有点测,还有对焦点选择不便(改了这两点就是广受好评的F80了,呵呵)

手动那部是和200毫米微距一同购入的FE2
以我的喜好,这是一部功能上最接近完美的胶片机了
不该有的功能一概没有,该有的功能只缺一个点测
手动卷片、手动对焦,让人享受了手动的乐趣
光圈优先功能又把人从繁琐、不精确的手动曝光中解放出来
有人说它的电子快门没有FM2的机械快门省电、可靠
但其实,FE2的快门只是计时部分采用了电子,真正快门运作还是依靠卷片上弦的机械力完成的
和自动机上的电子快门完全是两码事,同样省电、可靠
(纽扣电池用了三年只换了一次;为了测试,在零下18度的冰箱冷冻室里冻过一夜,拿出来照用)
而且,电子计时不像机械计时那样存在老化问题,其实更为精准
此外,FE2外形漂亮、小巧结实、做工细致、手感上佳
快门/反光板震动和其他手动机身相比也属较轻柔的一类
让我迷上FE2的,还有它那略带悲情色彩的历史(我总是容易被悲情英雄打动,像《角斗士》、《集结号》,还有“康泰时”,呵呵)
当年FE2被尼康停产,是因为大量记者放弃使用专业级的F3,改为使用业余级的FE2,影响了尼康的利润
是啊,同样的光圈优先、接近的结实可靠、更优的1/250秒TTL闪光,凭什么让人花两倍多的钱去买F3呢?
FE2的缺点也是有的,除了上面提到的没有点测之外,还有两个——
取景器眼点太低,带眼镜不方便
曝光补偿和曝光锁定用起来不方便

总之,以我不多的使用经验来看,尼康的机身是非常优秀的
特别的可靠,作为康泰时用家真的十分羡慕!


玩过了一圈尼康,烧过了这些东西,现在最让我怀念的是FE2+V40的组合
恰好这对组合非常上相,可以用一张“器材照”来给这篇“器材文”收尾啦,呵呵!

来源:网络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