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邮采访 习近平避谈习仲勋
香港《明报》15号的报道说,习近平访问美国前接受《华盛顿邮报》书面采访的时候,对于有关他父亲习仲勋的问题避而不答。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夏明表示,对于习近平来说,避而不答有关他父亲的问题也许“是一个好的选择”。
一位政治人物不回答或者拒绝回答媒体提出的某个问题,这并不罕见,但是习近平对《华盛顿邮报》有关他父亲的问题避而不答所透示出的有关中国政治的信息应该说饶有意味。
旅美中国事务评论家刘念春表示,有关习仲勋的问题难免涉及中共历史,而中共领导人对于历史,特别是那些回忆起来带来痛苦的问题,一般不愿去碰:
“《华盛顿邮报》采访习近平,提出他父亲的问题。他要说什么?措词是否适当?因为他父亲的问题牵扯到以前的历史。现在共产党不愿意谈过去的事儿,像反右,他父亲也是这种情况。他父亲文革中被整,监狱的问题对儿子来说肯定有自己的感受,也有自己理解的方式。可是他要谈出来是否是疑?那就不好说了。我想他不谈此问题,是因为这是一个敏感问题。他到了这个位置上,他得按照共产党的要求去做。共产党的规则是对历史问题尽量少谈。尤其是造成中国社会灾难的那些问题他们更是不谈。”
中国事务评论家、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夏明作了大致相同的分析。夏教授分析了习近平对《华盛顿邮报》有关他父亲习仲勋的问题避而不答的复杂原因。首先,夏教授说,习近平如果公开他父亲过去的事,将不利于国人对他成为最高领导人后政治立场的公允作出评判:
“这个原因确实是多方面的。对于习近平来说不谈他父亲的问题恐怕是比较好的一个选择。一方面作为一个政治家来说,尤其他将成为中国最高的领导人的话,如果把家里私人的事扯在一起会给别人造成印象,他的执政是不是公允,对他公允的形象没有帮助。”
夏明说,习仲勋在延安整风时期、文革前和文革中所受迫害,对于习近平即将领导的党的形象不利:
“另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父亲不仅在文革早期,他父亲是很早就被打倒了,比其他在文革中受迫害的干部还要早。他比彭陆罗杨稍微晚一点点,但是也很早就被打倒了。我们看到不仅是文革受迫害。而且他在延安整风时期,在康生下面也受到很大的迫害。因为他爸在陕北是跟刘志丹一起的,后来红军长征到了陕北以后,当时整风也有扩大化,也把他爸爸给迫害。而且据一些报道说他爸爸差点儿被活埋、被处死。所以,我们看到习仲勋受迫害,不仅仅涉及到文革的一些问题,恐怕涉及到整个中国共产党的一些历史。现在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接班人,他显然不想把中国共产党犯的错误挑出来。”
这位学者说,有人把习近平跟“太子党”这个称谓联系在一起,而习近平本人不愿公开谈论自己的父亲,很可能也是避讳“太子党”这个称谓:
“还有一个敏感的地方,因为习近平是一个高干子女。但他也不愿意把自己跟‘太子党’挂在一起。有人觉得习近平是‘太子党’的一部分;有人也解读说习近平跟薄熙来他们都是‘太子党’。我觉得这些都是错误的判断。因为习近平很早在他爸爸受迫害期间,很早他就养成了一个独立的能力。而且他当时已经不觉得他爸爸是个政治资产,而是他负面的一个政治资产了。所以他想离开京城,自己闯天下。后来他爸爸恢复工作以后,他也想到基层去,能够自己干一番事业。所以,我觉得他不愿意跟‘太子党’搞得太紧。因为这些人对他来说恐怕是负面的资产。他如果要打造一个完全靠自己诚实、勤奋而且朴实的作风上去。显然他没有必要把‘太子党’的标牌给显露出来。”
夏教授还说,习仲勋是一位改革派领导人,他的开明与开放与当下一些人所认为的中国改革的停滞形成对比:
“还有因为习仲勋他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他在广东沿海开放尤其是经济特区的建立,当时推动南方的经济自由化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我们也知道在胡耀邦和赵紫阳被撤职这些历史事件过程中,习仲勋也有仗义执言的时候。在八十年代出现了许多的民主法制建设了,他的爸爸当时是人大的常委会的常委副委员长,也都起了很多的作用。我觉得习仲勋他的改革无论在政治体制还是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上都起到了非常先锋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如果他把他爸爸的态度过多提出来的话,还牵扯到一个看怎么样看跟八十年代相比较今天的停止和倒退。”
据多家媒体报道,去年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期间,习近平曾私下向拜登谈到自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