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贴钱培养贫困生31年遭公办学校质疑(图)
31年前,他开始帮别人养孩子,直到今天共有904位孩子叫他“阿爹”。
“猪肉佬”邓卫星的事迹,已被媒体广泛报道。起初,他免费为穷苦孩子提供食宿,后来孩子越来越多,与日俱增的经济压力让他不得不让每个孩子一天交两块钱。两块钱,在当地只能买8两米,而每天的肉菜钱、油盐钱和水电费以及孩子看病费用等,都由他出。
从1981年开始,他都是倒贴钱养孩子,直至2010年,羊城晚报对其事迹加以报道后,不少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捐赠,他才开始不亏钱。如今当地的“猪肉佬”们,个个都开上了汽车,唯独他还骑着一辆破摩托车。
最近有人说邓卫星没有营业执照,要其关闭“学生之家”;而邓卫星说:“我对得起良心和社会”。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
遭受质疑:邓卫星跟学校“抢生意”?
广东省英德市的读者王先生向羊城晚报报料称,该市著名的慈善人士邓卫星所创办的“学生之家”,在当地下石太学校的巨大压力下,面临关闭之虞,原因是“学生之家”抢走了该校几十名学生的食宿,且没有营业执照。
接到报料后,羊城晚报记者立即驱车赶赴英德,来到邓卫星的家。邓卫星事先不知有访客,正拎着水桶站在门口的他有些惊讶,但很快就热情地将记者一行迎进屋。
进屋后记者发现,“学生之家”已焕然一新,在原先两层的基础上,建了第三层,客厅也焕然一新:地板换成淡粉色的瓷砖,原本四周黑黑的墙壁已粉刷一新。据悉,当地政府2011年出资10多万元对其进行了修葺。
说起与下石太学校的矛盾,邓卫星回忆,2011年春节后,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该校校长王朝洁与英德市教育局的人来到了“学生之家”。“一共来了三四个人,王校长说,拿出你的牌照来,我说没有牌照。他们问谁让办的,我说没人让办,是我自己办的,20多年了,没有人提过质疑。”邓卫星说,因为“学生之家”包揽了50多个孩子的吃饭和住宿问题,“学校的意思是我抢他们生意”,所以提出“关闭学生之家”。
此后,双方关系一直很僵。“以前没人赞助的时候,他们就让困难的小孩、孤儿来我家里,叫我帮忙抚养。我二三十年都这么挨过来了,现在有人赞助我了,他就让我不干了。”学校前后不一的态度,令他很费解。
“中学叫我不用干了,我说没问题,这边有四个孤儿,你们帮我照顾他们。”
贫家孩子:“卫星伯”像爸爸
邓卫星所说的“四个孤儿”,就是现居住在“学生之家”的四个孩子。邓卫星告诉记者,如今共有56个孩子吃住在“学生之家”,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其中二十名来自单亲家庭,家中父母有一方过世,另一方也丧失劳动能力;还有四个孩子是孤儿。
新联村年近八旬的老阿婆邝阿银,每天来帮邓卫星打扫卫生。邝阿婆有两个孙子,孩子的父亲因车祸死亡,母亲精神分裂离家出走。邝阿婆靠政府每月两百多元的补助度日,无力赡养孙子。无奈之下,只好向邓卫星求助。邓卫星把两个孩子接过来,给饭吃、有书读。邝阿婆每天来做清洁,也顺便看看孙子。
记者提出到一些孩子的家中走走,邓卫星指着刚放学的十多个孩子,说:“随便你到哪个孩子家,都很令人心酸。”
随后,记者一行来到了邓先花姐弟的家。姐姐邓先花从五年级起,一直在邓卫星家吃住,后来弟弟也过去了,迄今已有三年。然而,就在前天晚上,姐弟俩悄悄回到自己家中,打电话告诉“卫星伯”,说:
“家里再也没钱交了,我们不好意思继续住下去,不读书了。”邓卫星说:“我跟他们说,你们到我家里去住,我不要你的钱,吃饭住宿什么都是我承担。后来我又打电话给她妈妈。”
随后,记者见到了这对姐弟。两个孩子的父亲已经去世,如今与母亲相依为命。邓先花告诉记者,住在“卫星伯”家,很有家的感觉,“卫星伯”就像父亲,“他常给我钱买零食,我爸爸在世时,也这样对我。”
学校校长:现在他有赞助和补贴
记者随后来到距“学生之家”仅一两百米之遥的下石太学校。据了解,学校宿舍大约可住500人,目前住了300多人,尚未住满。
校长王朝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说他想赚点人工费吧。他收了我们这么多学生,一个学期有五六千块钱收入,等于出租房子一样嘛。别人没钱的,他就叫人拿米来。”
王朝洁否认了与“学生之家”的矛盾是最近两三年(即“学生之家”出名后)才发生。“我2001年8月就任校长,过来以后就发现这个问题,我从来都不支持。我曾和前几任的镇委书记和派出所所长去过他那里,要求停办。但这两年他出名了,上面的领导给这事下了定义,我也不好怎么说。”
王朝洁称:“我们这么多学生去那里住,是学校的耻辱。”他认为,邓卫星如果找几个特困难的学生去资助、关爱一下是好的,但是这么大面积地弄,超出了个人能力,有安全隐患,“邓卫星现在像是搞副业。”
让孩子们每人每学期交325块钱,平均下来,每天不到两块钱,这样是否真赚钱?
“肯定没钱赚,”王朝洁承认,“不过他现在出了名,有人赞助。”王朝洁曾经找过几个“学生之家”的孩子来问,得知红十字会去年给“学生之家”30多个名额,每人每学期补400块钱,这笔钱不是小数目。
邓卫星:账户底本只有一千元
记者调查发现,孩子们在学校住,每学期交300元,每天伙食费大约10元,每人每学期的费用超过1500元;而“学生之家”每人每学期收325元,两者相差将近5倍。而且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反映,“学生之家”的饭菜比学校好吃。连王朝洁也承认:“那边煮的饭菜肯定比我们的好吃,因为那边人少嘛。”
对于“红十字会去年给30多个名额,每个名额每月补助400元”的说法,邓卫星回应,去年省红十字会确实给了36个名额,每个有500块钱,但是不能提现,只能给孩子看病报销。可是今年卫生院也不承认,说是钱没到账。“我现在带小孩去看病,感冒发烧都是自己掏钱。没钱时就欠着,有钱了马上就去还。”
对于其他人的捐助,邓卫星毫不隐讳逐一道来。“东莞那边有个杨老板,每年开车带几百斤大米给我,吃完了我们就自己买。”而其他人的捐助,他都在赠品上贴上了捐赠人的姓名,如果是现金,就归入“学生之家”的账户。“我可以如数给你交个底,‘学生之家’的账户现在只有一千元。”
“在这个镇上,和我一起杀猪的都有小车了,别人问我怎么不买一辆,我的钱都用来资助学生了。”邓卫星说。
(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