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天在我的脑海当中总是浮现出孔子、李白、苏东坡、岳飞及袁崇焕等忠节之士的面影。我就在想,他们在当时,可以说都遭受了当权者的不信任和各种形式的迫害,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他们用一生的高洁给后人留下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精神财富和价值比照。那么对于当权者得到了什么呢?
此时我想起诸葛武侯写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倾颓也。”那么一个君王,如果听信谗言,不信任甚至排斥、打压忠义之士,反而对那些懂得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人很是垂青的话,那我想,这个王朝就开始走向衰败,离彻底的垮台为时不远了。
当年,不肯对孔子予重用的国家,后来均被秦国所灭;流放李白的唐玄宗,不也尝到流离失所的痛苦了吗?北宋的神宗皇帝听信谗言,以及他的继承者对苏东坡等人的迫害直接导致靖康之耻,国破家亡;南宋高宗和明朝的崇祯皇帝听信谗言害死岳飞和袁崇焕,不长时间就国将不国,成了历史的罪人。
也就是说,对于当权者来说,对于忠义之士的迫害就是对自己的迫害,那是在自毁长城!难道不是吗?!
一个国家怎么治理才能长期、稳定、繁荣的存在?是靠臣子的溜须拍马和阿谀奉承吗?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百姓,那么也就不成为国家。那么百姓又被皇帝称为“子民”,所以在古代有“爱民如子”的说法。只有真心、公正的爱护百姓,百姓才能真心的支持当权者。有很多人觉得只有靠铁血手腕,才能让百姓屈服;其实当初秦国对百姓的管理不能不称的上“残暴”二字,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就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大起义,最终导致暴政的被推翻。
不管当权者愿不愿意承认,有一点是必须遵守的,做任何事情必须要做到“有道”,也就是必须符合那一阶段的民心和理法。否则如果被称作“无道的昏君”那下场就岌岌可危了。当年秦二世特别信任赵高,而把一些忠臣杀害,结果赵高指鹿为马,为害朝廷,最终导致民怨四起。而秦二世本身也死在赵高的手里。
也就是说信任奸臣,迫害忠良,那是一种自掘坟墓的举动,是最不明智的行为。
而今,自从中共窃国之后,一连番的运动造成了奸臣当道,一些官员在历次运动中,为了迎合主子的意图,不惜以各种非人手段,打压别人为了自己加官进爵铺就一条血路。
古语说的好:“忠臣孝子,人人敬”,而今却成了“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前任中共党魁江泽民,连自己的亲爹是谁都避讳如深,只因为他的生父在当时是日伪汉奸!更别说在历次运动中搞的亲人之间的“检举”和“揭发”了。
当初有“十大元帅”称号之一的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针对老毛的错误政策说了一些真话,就被打成反党集团;后来八九年学生只是因为反腐败,就被中共用军队血腥镇压;而从九九年开始到现在还没有停止的对信仰“真善忍”的法轮功群众血腥镇压更是可以被称为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罪恶!而这些群众所求的只是一个公正合法的炼功的环境。别无它求!
那我们就拿中共镇压法轮功来说说对中共本身的危害。其一,中共知道自己是靠谎言起家,总是想在国际上留有一个好的名声,可是这次通过镇压法轮功让国际社会彻底的看清了中共这个流氓的真实面目。其二,中共镇压法轮功是自己迫害自己。因为法轮功群众人数众多,加上同情法轮功和这些学炼者的亲朋好友,那就是几亿人。那么中共这么持久的无理智的打压和迫害,那就会导致失去民心,对中共失去信心。作为当权者,失去民心那是最可怕的事情。如果百姓都不支持它,那它离垮台就不远了。其三,在打压中助长着人性中那些最为邪恶与丑陋的东西:贪欲、暴力,造假、流氓本性展露无疑。那么从上到下这套专政系统都成为“流氓执法”的时候,那这个国家就会彻底无可救药了!即使百姓不起来反对,即使没有外患威胁,那它也会自行解体。此时我想起了一句话“又见云龙向北飞”也就是说“王气”已经转移了,已经不会再让中共继续鱼肉百姓了。
也许有人没看明白,会问,中共成为流氓执政者,为啥是无可救药的自毁呢?各位看官,你们想呀:人都是自私的,如果两个流氓在一起都干坏事,上边的流氓头根据他们所干坏事的表现给于加官晋级,那么他俩会合得来吗?谁不想再多把官当的大一些,钱在弄的多一些。别人官升的快,钱赚的多,那他能不眼红?据《江泽民其人》一书记载:中共的军队和军队之间,军队和武警之间就发生很多次因为分赃不均而火拼的事情。中共军委还曾经为此发过紧文件制止此类事件。最近发生的王立军和薄熙来事件,不就是典型实例吗?
一群小人当政,互相争斗,最终就是同归于尽。
这也是当权者不遵守“王道”,以暴力和谎言治国的必然结果。有道是:“人在做,天在看。”上天绝不会允许下面的人肆意的迫害信仰、荼毒圣灵而无动于衷!现在越来越多的民众从中共所制造的谎言中觉醒,而中共通过历次运动而造就出来的“流氓式专政”体系也开始在内斗中展现其“优越性”和“不择手段性”,随着中共内部斗争的不断升温,最终中共必然会在可耻中收场。
请大家拭目以待!
历史,不曾忘却那些当权者对于忠义之士的迫害就是对自己的迫害,既然它们选择了自绝于忠义,与奸佞为伍,那就只有被扫入历史垃圾站的份了,永远的被人唾弃!
点击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