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历史已经超过了20年,然而除了2007年的大幅度上涨以外似乎并没有多少赚钱的效应。尽管上证指数一直在走牛,但从持续的时间来看,下跌的时段远比上涨的时段要长,这也就是所谓“牛短熊长”来源。
赚钱效应的理解是市场有较大的涨幅,然而这样的理解忽视了时间因素。以2002年的6.24行情为例,当时由于政策的出台导致上证指数在2002年6月24日当天在1704点跳空开盘,而前一个交易日不过1562点,跳空高达142点。接着上证指数在第二天摸高1748点后就逐步下行,这一跌居然跌了半年,直到2003年1月才见底,其时上证指数已近1300点,远低于6.24行情的起点1562点。这波行情赚钱的只有在6.24以前买进的筹码,但当时市场低迷,成交量极其萎缩,因此赚钱筹码并不多,实际上持有这些筹码的投资者自己也知道这样赚来的钱类似于买彩票。因此这波行情非但没有产生赚钱效应,实际上还产生了大面积的亏钱效应,因为在6.24之后买进的筹码几乎全部处于不断割肉的状态。类似的所谓上升行情在上证指数中屡屡可见,这种快涨甚至一步到位式上涨导致市场演变呈现出牛很短而熊很长的结局,也是市场缺乏赚钱效应的真实体现。
导致缺乏赚钱效应的原因自然有很多,但其主要的根源在于20年前的高股价。
造成高股价的原因在于市场初期上市公司过少且股份没有全流通。记得在交易所还没有开张的时候就有不少公司在发行股票,当时投资者考虑的主要是分红回报与银行利率的比较。可是这种理性的投资理念在交易所成立之后却完全改变了,因为股票少资金多,有段时间甚至已经没有人卖出,几个大户每天交易1手使股价保持连续的涨停,几分钱收益的股票股价几十元,最终这种股价奇高的局面必然会逐步回落到合理区域。如果我们用市盈率来衡量那么这20多年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熊市局面,与上证指数的长期牛市局面完全相反。
尽管目前市场的规模似乎已经很大,但仍然远未到稳定的状态。目前美国的股市每年也新增数百家公司,但同时会有数百家公司被摘牌,因此新增公司数量对于市场几乎没有影响。再比如日本股票市场的公司数量近四年来从近4000家下降到不足3600家,降幅达到10%,甚至回到10年前的水平。然而我们现在每年仍新增数百家上市公司但几乎没有公司退市,而且还远没有完。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庞大,所以企业数量多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即使只有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上市那对于股票市场也是一个天文数字,目前沪深两市还只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
从长期来说,让足够多的公司满足上市愿望是一种必然,因此市场的扩容压力将是长期的,以前那种短时间上涨和长时间下跌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然而市场也并非没有底部。上市的前提是要完成IPO,如果市场定位低了,那么IPO就会出现困难,这样公司IPO的积极性就会减弱,所以市场的下跌也是有限度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美经济由盛及衰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其必然会冲击A股市场。考虑到这一额外的因素,中国股市存在跌过头的可能性,但只是短暂的,市场的长期底部仍将受制于IPO。
由于目前已经有不少个股的分红回报超过银行利率,因此继续下跌的空间不会很大,市场将会以越来越小的幅度进行波动以等待某年某月市场规模扩大到无所谓新增上市公司为止。
尽管对于未来的市场缺乏长期看好的理由,但这只是针对股价而言。由于指数设置的特点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几年上证指数仍将以稳健的方式逐步抬升底部。仅以上证指数而言未来仍然处于长期牛市中,“牛短熊长”的局面将长期延续,投资者要享受这样的“牛市成果”还需要十二分的努力和一定的运气。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