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领养老金 谁是最终的牺牲品?
中国未来可能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这一消息如巨石击水,迅速引起热议。从舆论上看,反对者多,支持者少。
专家分析,此次人社部强硬表态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或是无奈之举。对于漏洞很多的养老保险制度来说,也许只能是扬汤止沸。
无奈之举?
6月5日,人社部公开称,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人社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保专家分析,过去人社部每次提到延迟退休年龄,就会招致一片反对。每次一有反对,人社部就会退缩,放弃不讨论。然而,这次语气比较坚定,一方面从国际范围来看,确实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金支出面临极大压力。
根据5日公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全年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6895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3956亿元,各级财政补贴2272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2765亿元。
尽管从数据来看,目前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总收入依然大于总支出,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分析,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支状况还比较乐观,只是因为连年的财政补贴和不断扩大的覆盖面暂时将制度背后的财务隐患掩盖了。
其实,中国养老金制度潜在的财务风险已现苗头。据人社部统计,2010年若剔除1954亿元的财政补贴,企业部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入收不抵支的省份(含新疆建设兵团)共15个,缺口高达679亿元。
上述社保专家认为,这种状况是由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因此,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确可以缓解养老金支出压力,但对于漏洞很多的养老保险制度来说,这种做法只能算是扬汤止沸,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利弊孰大?
不久前,美国国际集团(AIG)CEO罗伯特•本默切提出,退休年龄将需要提高到七八十岁,这样能减轻养老金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负担,让老年人工作更长时间,同时减轻年轻人的负担。
本默切此言有点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意思。毕竟,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统计,2008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也只有77.8岁。
延迟退休年龄可谓有利有弊:好处是可以提高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增加退休后收入、有利于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不好在于,60岁以上的年长劳动力竞争力下降,一部分人将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延迟退休年龄后,对在业时收入低、退休后预期寿命短的职工不公正;低技能、身体不好的老年人会成为“牺牲品”。
昨日在新浪微博关于“你是否支持弹性延迟退休年龄”的投票中,5000多名投票者有超过九成投了反对票。
从各方评论上看,焦点在于社会公正。许多人提出,在延迟退休上,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企员工和私企员工应该有所区别,不能一刀切。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亦建议,为降低由此可能带来的社会震动,使政策效益最大化,政策不应一刀切,而应采取弹性介入的自愿原则。
另一争议在于是否会对就业产生影响。褚福灵认为,如果实行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政策,每年将会涉及上千万人,并导致年轻人无法进入这些岗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保学者李珍则持不同意见。她认为,延迟退休年龄,会影响部分就业,但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李珍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退休并不意味着离开劳动力市场,有些人继续以返聘等形式参与就业。根据统计,退休后参与就业的人员比例在20%以上。另一方面,在预期寿命延长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低的退休年龄,导致养老保险制度赡养比恶化,这就意味着就业人口需要缴纳更高的养老费率,导致劳动力成本相应上升,从而对新增就业岗位会产生挤出效应。
《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提出,要达到制度平衡运转,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必须调整制度参数。参数的调整面临三个选择,即下调替代率、上调缴费率、通过提高退休年龄来人为调节赡养率。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前两者基本没有调整空间,因为养老金替代率只有不足50%,不能再下降;缴费率已令企业成本增加,无法再提高。通过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来间接调整赡养率是唯一较为可行的出路。
“我们不能指望延迟退休年龄能解决养老保险制度所有的问题,但它确实会对制度的赡养率有所改善。”李珍还指出,提高退休年龄、延长缴费年限对个人退休水平的提高都是有益的。按照基本养老保险的计发办法,个人的缴费工资基数的大小、缴费年限的长短以及退休年龄都会影响个人退休时的收入。
从国际情况来看,截至2010年底,所有欧洲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在61岁以上,其中冰岛、挪威男女都是67岁,瑞典、丹麦、德国等为65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