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一代”渐成 “电子娃娃”(图)

【看中国记者华青综合报道】刚刚过去的这个“六一”儿童节,有多少孩子向父母要的节日礼物是Iphone、Ipad?当孩子闹情绪、不服管束的时候,有多少父母是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来“稳住”孩子的?

当今电子科技产品已经全面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孩子接触电子科技产品的年龄越来越小﹐玩的时间越来越长﹔接触最多的电子科技产品是电脑和手机,主要用处是玩游戏。

孩子越来越宅

以前的节﹑假日还没到﹐力力就会计划去哪儿玩的事儿了﹐如果可以去游乐园那他一定会兴奋好几天﹔可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有小伙伴来约力力一起去游乐园玩耍﹔他却没兴趣﹐愿意自己‘宅’家里。

爸爸发现11岁的力力从早到晚都很安静﹐在网上就没下来过。

母子天天战斗

全职家庭主妇李太太和刘太太都非常苦恼﹐她们和儿子之间几乎每天都围绕着不准上网﹑玩手机﹑Ipad --- 争分夺秒上网﹑玩手机﹑Ipad而战,妈妈们疲惫了。

李太太说,她的儿子三岁多时对手机上的游戏就无一不精了,从幼儿园回到家,进屋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妈妈的手机,一打开游戏就像进入‘无我之境’,连爸爸妈妈喊吃饭都听不到。

李太太说,如今儿子快五岁了﹐上网时间得控制就把家里的电脑都设置了密码,她在家时只要看着儿子基本上不敢上网或玩手机﹑Ipad﹐可是只要她一转身没注意﹐儿子逮著机会立即就开始过瘾。

刘太太形象的描述了自己儿子要手机﹑Ipad的劲头儿﹕“那一段时间我总是不得清静﹐‘手机’﹑iPad﹔‘手机’﹑iPad﹔... 每天从早到晚不厌其烦的在我耳朵边重复﹔有一天早上起床﹐看到门﹑床﹑桌子上... 到处都贴著写着‘手机’的小纸条﹐一张桌面上就贴了几十个这样的小纸条﹔实在不想再听儿子唸到﹐给了他一个手机。”

可是烦恼并没有因此消失﹐儿子拿到手机后每天有无数的短信要回﹐耽误很多时间﹐有时在厕所很长时间不出来﹐结果是在厕所里回短信﹔买了Ipad后更了不得﹐放学后半天走不回家在路上晒著大太阳玩iPad﹐直玩到没电为止......刘太太边说边叹息。

孩子们开始网络社交

手机几乎已成学生的“标配”,很多孩子都带着手机上学。虽有“明令禁止”,还是有孩子“铤而走险”,在课堂上玩手机游戏。

另外孩子们正在用手机和电脑进行“网络社交”——聊天、打联机游戏等﹔孩子们互相加为好友约着节假日出门玩耍。刚上六年级的敏惠告诉记者他在网上有410个朋友﹐他有的朋友在网上的朋友比他还多呢。

家长懮心 孩子开心

很多家长都有相同的焦虑﹐孩子着迷电子科技产品﹐会不会在网络上学坏?会不会造成视力下降?会不会让孩子越来越宅?会不会让孩子“上瘾”﹐影响学习?

广州生活网报道,在儿童节前夕,广州市少年宫进行了一项大型调查,了解儿童接触和使用电子科技产品的现状。调查发现,接近四成的被访者家里拥有平板电脑。

孩子最常接触的电子科技产品是电脑和手机。调查还发现,孩子接触这些的平均年龄都不到6岁。这意味着,在上小学前,电子科技产品已经进入了孩子的生活。

上海中远实验学校8岁的蒋雨婷说,没有iPad,她的生活会变得非常无聊。

专家:孩子需要家长陪伴

一位心理专家发现﹐“现在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和别人说话时不看对方眼睛,这和他们长期低头玩手机或iPad有很大关系。我甚至接触过说话时用后脑勺对着我的孩子!”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王小棉指出,孩子们多用电子产品玩游戏,这种现状令人担懮。“孩子应该先接触真实的世界,再去接触虚拟的世界。但现在,这个顺序被颠倒过来。”

中山大学附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认为:“孩子去玩手机、玩电脑,‘人人交往’变成了‘人机交往’。”而儿童的意志力、合作精神、勇气、同情心等等,都要在真实的人际交往中培养。邹小兵在门诊中接触过大量网络成瘾、游戏成瘾的孩子,他感到十分懮虑:“这些孩子变得孤单、冷漠、不知如何与人交往。”

王小棉认为,家庭教育对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科技产品至关重要。“我曾接触过一个打游戏成瘾的孩子,谈话发现,他最想要的不是‘玩游戏’,而是‘爸爸陪我打羽毛球’。”孩子成长中需要交流、需要关爱、需要成就感。如果父母给不了这些东西,他们就会到别处寻求。

本文留言

作者华青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