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少为人知的美女 才女 烈女(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清·吴廷康〈绛雪小像〉

吴绛雪(1650—1674),女,名宗爱,浙江省永康县城后塘弄人。父亲士骐,曾任仙居、嘉善、嵊县教谕。绛雪自幼秉承家学,聪颖多能。9岁通音律,闻琵琶曲,即能随声唱和。11岁作七绝《题晴湖春泛图》:

画桡缥缈欲凌空,两岸桃花映水红。
三十里湖晴一色,春来都在晓莺中。

诗中情景交融,令人赞赏。12岁时以诗入画,设色精绝,书法不同凡响,名噪一时。绘画擅长花卉、人物,兼善写生,传世画作有《梅鹊图》、《落英》等。

绛雪姿容秀丽,有国色之誉。不幸的是,丈夫英年早逝。

世上留传吴绛雪的一篇《咏四季诗》很有名: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可以读成如下四首七绝,分别咏春夏秋冬四季: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日月长。
    长月日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原詩又可读成四首咏四季的五言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岸啼莺。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楚江秋。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透炉红。

诗人在这里用了两种特殊的技巧。一个是‘回文体’,一句诗倒过来读又成了另一句诗。另一个是‘借字体’,第二句诗从第一句中借来几个字。如‘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第二句的前四个字就是从前一句借来的。

显然这些技巧对诗人的才气和悟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我们这位美丽而又才华出众的诗人,这些要求并不在话下。可是,我们前面已交代过,年轻的吴绛雪因丈夫早逝而身受不幸。想不到的是,另一个更惨烈的变故又迅速的向她袭来。

清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在福建叛乱,派他的手下徐尚朝进兵浙江,很快就攻陷了处州。六月时,徐的大兵攻至永康。徐尚朝早年曾在处州做官,一直羡慕绛雪的才华姿色。此次入浙后,探知绛雪正守寡住在县城后塘弄的娘家,扬言“只有献出绛雪,才能免除永康全城屠戮”。绛雪得知后便说:“未亡人终一死耳。”然后慨然允诺。徐尚朝得知后,下令部属过永康不得杀掠,自己则率军进犯金华。同时派两位老妇和数名士兵迎绛雪赴金华。 当绛雪一行走到白窖岭时,绛雪止步并叫人取水喝。然后她乘护送者不备,纵马驰向山崖,坠涧身亡。

                           

                                    吴绛雪殉难处纪念碑

年仅24岁的才女就这样以她的宝贵生命谱写了最为壮丽的诗篇。用她的大智大勇维护了自己的纯洁,同时也保护了家乡的父老,使他们免受被屠杀的厄运。

近年有人发现,上述的回文诗,即《咏四季诗》,在明代蒋一葵所著《长安客话》一书中已有记载。这说明,生活于康熙年间的吴绛雪不可能是它的作者。但是,少了这首诗并不影响人们对女诗人才气和成就的肯定。绛雪还有更为出色, 更具难度的作品。

吴绛雪23岁时作《栀子同心图》,将回文诗的技巧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图形若盛开的栀子花,全图共有165字,中间是以“雪”为核心的81字组成的方阵。其余84字成弧形均匀排列在栀子花瓣外缘,每瓣14字。栀子盛放,六瓣同心。按一定顺序分布于瓣缘和花蕊的文字,左旋右折,勾心斗角,往复顺逆,可以吟出成百上千首诗词来。细说起来颇占篇幅,我们以后找机会将另作介绍。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