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举国体制就是全民“让球”(图)
为了避开提前与本方队友在淘汰赛中相遇,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小组赛最后一轮比赛中,中国组合在与韩国组合消极应战,被取消奥运会参赛资格。
假打、假摔、让球、弃权,这在体育比赛中并不是新闻。其中有些属于商业收买,但是更多地发生在中国等竞技体育市场化并不发达的国家。为了国家利益,教练或领导会告诉队员让出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安排。这也不需要太多的说服工作,一则是一种传统,二则运动员都是国家出钱出力培养出来的。少数公开挑衅这个规则的运动员,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喝彩,在内部都引起较大的争论。
这种长期公开运用、甚至被视为高明的策略的运筹帷幄,此番被国际奥委会、世界羽联严厉惩罚,对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举国体制的另外一个名称是国家动员体制。其半官方的解释是,为了国家利益,以世界大赛的冠军(特别是奥运会)为最高目标,统一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来夺取比赛运动的好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这种来自苏联的计划体制,在市场化改革进行了三十年之后的中国,仍然大行其道,是因为很多人钟情于它的如下"优点":由政府选拔和培养有天赋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可以集中力量,配置观念统一、计划全面的优秀教练员。在这种制度下,运动员遵守纪律,训练刻苦,易于取胜。
举国体制竞技体育的实质,和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其他资源配置一样,就是牺牲个人,成全国家,牺牲多数,成全少数,牺牲日常生活,成全特殊时刻。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它必然导致教练安排的让球、假摔等消极比赛。这已经让很多观众感到愤怒。但是很多人不明白的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看,少数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是全中国民众"让球"的结果。
有人曾经计算过奥运会的一块金牌,价值人民币7亿元。由于体育总局跟中国其他官僚部门一样,预算和开销并不透明,这种计算的结果未必可靠。然而,花费全国纳税人的钱财,"集中"培养体育尖子,却是无需证明的事实。另一方面,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一塌糊涂。奥运成绩无法反映国民体育运动实际状况,很多屡屡夺金的项目,民众只有在大型比赛的电视屏幕上才能见到,还要为它们喝彩。喝彩不是因为比赛如何精彩,而是获得了金牌。消极比赛也会有人称赞其策略英明,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更大的问题在于,并非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举国体制可以遴选出优秀人才,并让他们获得较好的发展。没有市场配置的调剂,人才市场也必然伴生着低效和腐败。完全封闭的选拔和培养机制,让很多有运动天赋同时又希望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望而却步。即便那些获得金牌、所谓为国家争过光的运动员,大部分也在退役之后无所适从,甚至生存艰难。更不用说那些被要求假打和让球的运动员要忍受的委屈。只有极少数明星级运动员可以游走于中国的计划与世界的市场之间名利双收,还能当上政协委员。但是他们传递给青少年的信息,未必像媒体宣传的那么正面。
对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的检讨已经很多年了,媒体对它多有批评。不少批评有者认为,这和已经深入中国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举国体制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本身就是所谓的"中国模式"的一部分。这种模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多数人被迫"让球"的结果。同时,它也把全世界拖入了不公平的比赛。有一天,这种比赛也会受到国际社会的惩罚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