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生孩子之前,真的想象不到养孩子的那些细碎繁琐,在我的思维定式中,小屁孩啥都不懂,无外乎吃喝拉撒睡呗。直到当了妈妈,你才会发现小小的他,竟然有那么多不容忽视的小小心情。其实,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告诉我们,5~7个月的婴儿就已经有愤怒、悲伤等情绪活动,3岁时则具备了人类的一切基本情感,如羞辱、忧虑、伤心、消沉、激动等,任何漠视、斥责孩子正常情感需求的言行,都是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的。所以,当我们竭力为孩子打造物质生活时,也别忘了情感的品质,不妨轻轻问一声:“宝宝,你的心情还好吗?”
爸爸妈妈,别吵架
有孩子之后,二人世界被打破,生活节奏乱了套,每天又困又累难免着急上火,因为带孩子引出的矛盾每家都有一沓,想吵,天天都能吵上一小架,但细究起来,大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像我家,老公是个宅男,没孩子的时候,最喜欢窝在沙发里看看电视、拿ipad看看电影,玩玩手机。有孩子之后,生活重心变了,可男人有时像孩子,还惦记着从前的逍遥。欧洲杯开赛了,夜里忍不住偷偷躲进小屋喝着啤酒看球,早上赖床不起来,身心俱疲的我自然心里不平衡。于是,围绕着谁下班抱孩子、谁夜里起来冲奶粉、谁洗衣服、早上谁先起床做饭给奶瓶消毒等一系列的麻烦事,争吵开始。
声音不算大,也不算激烈,我抱着孩子忍不住抽泣几声。松果6个月,本来在我身上前晃后晃一刻不闲的他,突然安静下来,趴在身上一声不吭,好像在认真听我们争吵的内容。一会儿,他又用手撑在我胸前,立着小脑袋看我的脸,很不解的表情。听到老公说话,他又转头看看爸爸。我俩意识到孩子的不安,立刻休战。但随后的时间,小家伙似乎还在琢磨着这件事情,时不时看看我,感觉有点陌生胆怯,弄得我很自责。
记得论坛上一位妈妈也描述过类似的情景,她家7个月的宝宝看见吵架升级,表情很严肃,一边搂着姥姥的脖子,一边在嗓子里发出昂昂的声音。这个妈妈说:“我知道,这是宝宝在使厉害,因为一直以来,他只要一做这个动作,我就会装作害怕的样子,不停地说,吓死了吓死了……所以在他的小脑袋里,这个动作有着很大的威慑力,以为这样就能制止爸妈的争吵。”美国心理学家高特曼在《孩子成就三口之家》中写道:“当幼儿感觉到父母发生矛盾时,他们的血压会升高,之后可能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让他们平静下来。”
突然想起一首儿歌:“我有一个家,幸福的家,爸爸妈妈还有我从来不吵架。爸爸去挣钱,妈妈管着家,三人相爱一样深,我最最听话。”看吧,不吵架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走开别忘打招呼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带孩子就像一个系统工程,整体构架很好,如果总有细节处理不妥,一样会留下硬伤。
那天,阿姨抱着刚睡醒的松果喝水,我在一旁逗他玩,大约就是躲猫猫外加发出点奇怪动静的简单游戏,小家伙乐得咯咯大笑,孩子的快乐就是如此简单。因为一会儿要出门办事,突然想起有份重要的文件没拿,赶紧转身去找。就在我踏进书房的瞬间,听见了松果的哭声。我奇怪地走过去看,阿姨说:“你刚还逗着他玩,这笑容还没下去呢,突然就走了。”看着孩子一脸的委屈,我赶紧接过孩子,轻轻地搂着他说:“对不起啊,宝宝,妈妈是去找东西了,忘了告诉你一声,不是故意不理你的。”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一次,老公清晨去上班,阿姨抱着松果站在门口,举着他的小手说:“跟爸爸再见。”话音未落,急匆匆的老公已经关上了门,哐啷一声响,刚才还一脸笑容的松果,呆呆地望向铁门,虽然没有哭,但小脸上分明写满茫然惆怅。晚上,我为此批评了老公,老公诚恳接受,表示下次一定注意。
西方礼节中,亲人见面告别都有亲吻礼,中国人的性格,决定了我们内敛含蓄的表达方式,但对孩子而言,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温柔的道别,有时真的很重要,它能把爱明白无误地传递给对方。所以,爸爸妈妈,你们别总说我小,小小的我也一样需要尊重啊!
爱我你就夸夸我
“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很喜欢这首儿歌的旋律,明朗简洁。点点滴滴的爱,就蕴藏在这点点滴滴的举动中。你可能会问,小宝宝也需要赞扬吗,他听得懂吗?
松果渐渐长大了,从前很多无意识的举动如今都有了指向性。以前饿了只是哭,现在把他抱到奶粉盒前,一边冲奶一边告诉他等一等,他会止住哭闹,目不转睛地看着你进行;以前无意识地发出妈妈的读音,现在是有明确需要的时候才喊;以前出门都是低头找钱状,现在见到小朋友也啊啊地打招呼,到点不出门还会着急。也会时常教他一些小本事,比如说握握手,他知道伸出小手;说立正,他会停止手舞足蹈的状态;说擦手了,他会把小拳头伸开;跟他说亲亲,他会撅着小嘴往脸上吹一口气,而且基本只亲我,其他人就得看心情了……你看,值得夸奖的进步真不少。当他有效回应你的时候,如果你很自豪地伸出大拇指,说一句:“宝宝都听懂了,真能干,真棒啊!”他会咧着嘴露着两颗小牙很畅快地笑。
记得专家说过,如果父母在婴儿出生后4~9个月内经常对宝宝进行表扬,这些孩子在长到1岁半时社会适应能力将明显高于同龄孩子。谁不喜欢夸奖,谁不需要鼓励呢?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适时适度,相信会给孩子一个积极自信的阳光心态。
我也会“羡慕嫉妒恨”
周末,同学带着孩子来串门,她家的宝宝叫开心,比松果大3个多月,长得白净可爱,还很壮实,20斤的体重,看着比松果“高大魁梧”不少。很爱笑,在沙发上爬来爬去,还冲着我们打响舌,看着很有趣。因为很久没见他们,作为主人的我格外热情些,一会儿抱抱,一会儿逗逗,一会儿给开心倒水拿水果,阿姨和婆婆因为是第一次见他们,也很高兴,轮流抱了抱,赞叹同学孩子带得好,夸奖开心长得眉清目秀。一时间,关注的焦点都到了别人身上,松果渐渐不乐意了。起初我没在意,后来阿姨把他抱到阳台上时,我听到了松果的哭声……
送走同学后,我抱过松果,跟他说:“阿姨和哥哥是客人,对客人得热情啊。妈妈还是最喜欢宝宝的,不是有意忽略你的。”我也不确定这样的表达,对于6个月的他来说,是不是太过复杂,但作为父母,我觉得,爱的姿态是必须的。
孩子的情感是真实而直白的,他们不会作秀,不会掩藏,随着孩子的长大,这样的情绪会越来越多,表现会越来越显著,父母的心态决定着孩子的心态。我们不能随意斥责或者嘲笑,而是更多地站在他的角度去体会,去呵护。
情同此心,真的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事情,让我们和孩子一同慢慢成长吧!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