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民生优先与纳粹的社会笼络
——漫话共产党和纳粹之三十五
别看共产党和纳粹总把人民的利益挂在嘴上,其实他们并不真心想为民众造福,但有一点他们都很明白,那就是要夺取和巩固政权,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就必须利用民众的力量,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供自己驱使。为此,他们不惜用小恩小惠收买民众。中共的民生优先也好,纳粹的社会笼络也好,玩的正是这种把戏。 ——题记
2011年6月30日,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由原来的每月2000元提高到每月3500元。官方媒体称,这是中国政府2011年为增加百姓收入做的第一件民生实事。
中共当政后,以阶级斗争为纲,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政治运动,直至“文革”爆发,国民经济被折腾得停滞不前,全国上下天怒人怨。毛时代之后,为了挽救自身的危机,中共不得不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搞起了所谓的改革开放,声称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全国人民都富起来。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富起来的并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中共这个世界头号腐败党,是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和不法奸商。在改革开放走到尽头的今天,为了减少民怨,“维护稳定”,中共又打出了一张新牌:民生优先。
为了吸引民众的眼球,中共十七大召开前,官方媒体大造舆论说,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推出了一系列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措施。十七大将把民生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和经济民生的具体政策两个层面,全面论述和回应广受关注的民生问题,明确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小康社会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通过前后,中共又掀起了新一轮宣传攻势,进一步为所谓的民生优先造势。温家宝亲自表态说:“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这就是我们对今后五年的最主要的考虑。”
按照官方媒体的诠释,与以往五年规划注重增长不同,“十二五”规划纲要从一开始编制就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首次制定了改善民生的行动计划,对社会关注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保障等热点、焦点问题全都给予了积极回应,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和途径。规划24个指标中有9个指标与民生相关,在12个约束性指标中有4个与民生相关。
翻看“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也确实不乏一些体现民生优先的具体内容。比如,该规划首次提出要在中国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规定“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包括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共九个方面,并对其中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做了规定。如在公共教育中,政府要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实现九年义务制免费教育,对农村的学生,对城镇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和涉农专业的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等等。
“十二五”规划还第一次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提出五年年均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万人。
针对目前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比较困难的现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三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另外,对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廉租房,实行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而对于中高收入家庭,则将实行租赁和购买相结合的商品房制度。
不过,这种民生牌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新招,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德国,纳粹就玩过了,而且玩得比中共还有成效。
希特勒曾说过,“用警察、机关枪和橡皮棒,不能持久地单独维持统治。对此还需要另外一些东西”。其中之一就是社会笼络,其实也就是今天中共挂在嘴上的“保障和改善民生”。
纳粹实施社会笼络的重点是花力气解决德国人的饭碗问题。希特勒上台之初,德国失业人数高达600万人,加上400万临时工及其家属,全国几乎有一半人在贫困、饥饿、死亡线边缘挣扎。纳粹当局通过大兴急需劳动力的土木建筑工程和国防工程,重建庞大的军队和实行劳动义务制度,奖励妇女离职专营家务,迫害、打击异己,并对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民主进步人士、犹太人等实行关押、流放或免除公职等有关措施,到1937年3年多的时间内,德国大体上消除了失业。
其次,纳粹当局还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大力推进社会保险。1929—1932年经济大危机时期,德国的保险金制化为乌有。1934年7月5日,纳粹政府颁布了新的《社会保险建设法令》,将魏玛时期的社会保险机构自治管理制度,改由政府官员掌管。1937年12月和翌年12月,又先后发布了《扩大保险范围法令》和《关于德国手工业者养老金法令》,扩大了社会保险的范围,规定40岁以下的工人和职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险的范围,个体经营者首次获得了社会保险。1933年之后,德国各种失业保险、残疾保险,职员保险等保险储备基金明显增加。1938年保险储备基金达35.33亿马克。此外,纳粹政府还确立了养老金计划,“使老年工人的生活水平和其他职业的同胞没有明显的差别”。
社会救济也得到了强化。纳粹德国的社会救济事务由纳粹党的附属协会民族社会主义人民福利会负责实施,主要项目有“冬赈服务”和“母子救济”。冬赈服务的主要任务是缓解失业者在冬季所面临的饥寒困境,在1933至1937年间,民族社会主义人民福利会向多子女家庭和贫困家庭发放了近1.5亿马克的救济金,其中主要是食品和煤炭。母子救济的主要内容是增加对孕妇和产妇的经济资助,延长孤儿补助金和儿童补助金的领取期限,使两者均至18周岁,同时补助多子女家庭以鼓励生育,1935—1936年起,纳粹当局又规定,多子女家庭自第五个孩子起可获得一次性补助100马克,从第六个孩子起可再获得每月10马克的定期补助。
面对世界市场和气候的不确定性,纳粹政府还确立和采取了许多保护农民的制度和措施。今天欧盟的农业制度、道路交通规则、强制保险制度、儿童补助制度、税率等级制亦即自然保护的基础都来自纳粹时代。
再有,纳粹当局还扩大了职工的带薪休假。德国劳工阵线通过与企业主协商,把原来每年3天的带薪休假日延长至6—12天,其中参加希特勒青年团组织的活动者休假18天。德国劳工阵线还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建造“力量来自欢乐”旅游船。1937年一年之内,全国约有1000万人参加了“力量来自欢乐”的休假旅游。一时间,法西斯报刊、电台和电影广为宣传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现在法西斯德国的工人也拥有了这种权利。
1938年夏天,希特勒甚至声称,要实现使“每个德国职工拥有一辆小轿车”的梦想。为此,他下令开发生产一款名为“大众汽车”的小轿车,每辆售价仅990马克,通过所谓“先付款、后得货”的分期购买方式,每个职工每星期交付5—15马克,达到750马克后即可获得一张汽车订单号码。
咋一看,中共打出的民生牌也好,纳粹搞的社会笼络也好,都是在为民谋利,民众也确实得了点利,但明眼人哪个不清楚,今天,在百姓创造的财富蛋糕中,中共取得的份额并未因为所谓的民生优先而有丝毫减少,那些贪官污吏们从百姓口袋里捞钱的速度更是有增无减,人民的物质生活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保障和改善。至于纳粹,它在成功地笼络了民众之后所发动的那场战争,不但使成千上万的德国人死于炮火,而且把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拖进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以致战败后的德国人民不得不勒紧裤带过了好多年原本可以避免的苦日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不能不提,那就是中共的民生优先和纳粹的社会笼络,都是建立在剥夺民众基本人权的基础之上的。“你想过日子吗?那你就无条件地交出你的自由和尊严。”这就是中共和纳粹共同的强权逻辑。
别看共产党和纳粹总把人民的利益挂在嘴上,其实他们并不真心想为民众造福,但有一点他们都很明白,那就是要巩固政权,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就必须利用民众的力量,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供自己驱使。希特勒不就说过么:“如果她最贫困的人民是她最忠诚的人民,德国将是最强大的。”为此,他们不惜用小恩小惠收买民众。中共的民生优先也好,纳粹的社会笼络也好,玩的正是这种把戏。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