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刺激消费政策会成功吗?
近期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GDP增速从2008年的两位数下降到2012年的7.7%左右。按照政府年度规划,2013年经济增速将保持在7.5%到8%之间。对总产出的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个部分。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下滑主要源于全球经济低迷拉低了中国出口。为了抵消净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政府出台了刺激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支出的政策,后者包括扩大对高铁等基础设施的投资。
这篇文章里,我想回答“政府刺激消费的政策会不会成功”。对此,我持否定态度。数据观察显示:近年来中国消费率在持续下滑。接下来,我将解释导致消费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如果消费率下滑与基本行为方式有关,而刺激消费政策很难改变消费者的基本行为方式,这一政策将难以奏效。上述观点有个前提: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基于行为方式的分析仅适用于前者,不适用于政府。当然,私人部门的消费量远高于政府部门。
上图显示,1978-2011年中国消费率总体呈下行态势。第一个下行阶段是1981-1995年,由67.1%下降到58.1%,下降了9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6个百分点;1996-2000年消费率回升了4.2个百分点;第二个下行阶段是2000年之后,由2000年的62.3%下降到2010年的48.2%,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2011年回升至49.1%。
中国消费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在提高。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善,公众需要增加储蓄以备未来不时之需。《中国统计年鉴》显示,中国储蓄率从2000年的37.6%提高到2011年的51.8%,换言之,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62.3%下降到2011年的49.1%。只要储蓄的预防性动机仍在,政府刺激消费的政策就不会成功,因为政策很难改变中国消费者的基本行为方式。一个增加消费的方法是完成社会保障体制,但是这个工作需要一些时间。
尽管中国人的消费占总收入的比例不高,最近几年中国人在购买住房方面却所费不赀。不过,多数购买房屋和其他耐用消费品的开支 都应该当成是投资(储蓄),而非消费。一个人买了别墅或公寓后,对房屋的消费并不仅限于购房当年。对任何一年来说,与房屋相关的消费只是当年的折旧。相对于房屋价值,折旧只占很小一部分,比如,房价的6%。可见,中国消费者购买住宅的多数开销都应该算是储蓄。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大量储蓄,以确保未来的支出之需。把中国消费者的购房行为看成储蓄比看成消费更合适。
也许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因而正在调整政策,以扩大内需。推动城镇化就是个例子。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比农村居民高,提高城镇化率将增加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消费支出也会随之扩大。这项新政着眼于通过增加收入来扩大消费,而不是在收入规模既定的前提下扩大消费比例。
原题:刺激消费政策会成功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