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人生:揭秘东欧间谍活动(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二战结束后,一些滞留东欧国家的德裔战争孤儿得以重返家园,共产情报机构则让间谍顶替孤儿身份潜入西方国家。而当时联邦德国对东欧阵营的和解政策,也为间谍渗透提供了良机。

德国和波兰在二战后于1970年重新恢复外交关系,当时波兰的情报单位已经摩拳擦掌为谍报任务做好准备。仿照上世纪20年代起苏联的做法,东欧国家的情报单位也尝试让特务顶替孤儿的身份潜入西方国家。这些孤儿最好能拥有德国血统,并在西方国家的某处拥有失散的家人,因为这样能增加可信度,提升任务成功的机会。

波兰国家纪念研究所的历史学家布尔哈克(Władysław Bułhak)解释,早在上世纪60年代,波兰的情报中心便向过去的德国人居住区的地方情报单位下达指示,令其寻找可供利用的“孤儿命运”。

布尔哈克表示,东欧和西欧的政治交流正好有利于特务的渗透。“这不是一般性的操作方式,而是受到严密保护的做法。他们由情报单位的特别部门负责管理。”

系统性招募

特务人选必须能说得一口流利的当地语言,因此他们偏好在德语系学生中寻找新人才。波兰籍的耶日·K(Jerzy K.)便是其中一人。波兰情报机构在他前往莱比锡大学念书时找上了他。耶日接受了这份工作。他顶替了一名陌生男子的身份,后者的母亲是德国人,她在逃离波梅拉尼亚时将儿子“海因茨”留在儿童之家中,这个孩子最后由波兰籍的养父母抚养长大,并被取名为雅努什。波兰情报单位相信,雅努什本人不会知道自己的身世,因此让特务使用雅努什的身份。

接下来这名即将冒名顶替的间谍接受了近3年的培训:为了掩人耳目,他在波兰担任两年的教师,以便在受调查时能拿出可信的履历。1977年,他透过红十字会找到了雅努什的母亲,假扮她的亲生儿子。这场天伦重聚的结局相当不幸,因为德国籍母亲在与儿子团聚不久后便心脏衰竭而亡。但这名间谍顺利假冒她的儿子,来到不来梅定居。当地聚集了许多来自波兰和其他苏联国家的移民。

两个海因茨


波兰间谍耶日·K接受采访

耶日·K的官方姓名为海因茨·阿尔诺(Heinz Arnold),他在不来梅的移民办公室工作,并在业余大学担任德语教师。不仅如此,他更是社民党成员,还参与慈善事业,借此知道了许多德国军备工业和出口的信息。耶日·K最感兴趣的是,来自东欧的外国移民入境时会受到哪些审查;因为相关情报能帮助东欧国家,为间谍的潜入工作做好万全准备。除此之外,他也在波兰的反对团体中刺探情报,这些团体在海外向波兰境内的“团结工会”(Solidarność)提供支持。间谍耶日·K取得了无数的个人资料。

在他进行谍报任务的同时,人在波兰的雅努什本人毫不理解,为何他被拒绝出境,并且定期遭到军方盘问。1984年,他也开始透过红十字会寻找亲生母亲。德国方面因此发现,两名男子在寻找的生母是同一人。直到1985年3月,该名波兰间谍的身份被揭发并遭到逮捕。3个月后,真正的雅努什在波兰死去。


柏林格利尼克桥上的间谍交换

政治考量与间谍交换

联邦德国检察院则继续调查该名波兰间谍。但长年任职于柏林和不来梅宪法保护局的雅赫曼(Lothar Jachmann)表示,最终事件并非寻正常的法治模式解决。”当年如果捕获间谍,人们会考虑如何在政治上利用此事。这是冷战时期常见的做法。”

当年,双方政府或情报机构都希望能赎回被对方拘禁的情报人员,所以两国会试着进行间谍交换。

1985年年初,在戈尔巴乔夫(Michail Gorbatschow)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后立即推动间谍交换。不久后, 柏林的格利尼克桥上举行了两次壮观的间谍交换行动,双方共互换了40名间谍。

当年的不来梅市长科施尼克(Hans Koschnick)表示:“如果不换回身份被揭发的间谍,那些尚在执行任务的间谍便会士气低落。在这点上,无论是苏联的克格勃(KGB)、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德国联邦情报局(BND)和前东德国安组织(Stasi),想法都是相同的。” 科施尼克说,这在东西方都是密而不宣的操作方式。


1986年2月11日,耶日·K走过柏林格利尼克桥上,重获自由

冷战的产物

间谍耶日·K的遭遇也是如此。在被拘留十个月后,他在1986年2月11日悄悄走过了格利尼克桥。这名波兰人是冷战时期最后一名被交换的特务。

之后他继续在情报单位工作,乔装成从事外贸的生意人。1989年他离开了情报机构。近30年后,西德广播电视台播出了相关的纪录片,这名前波兰间谍再一次面对了自己的过去。他表示,从事间谍活动是因为自己乐于冒险的精神。虽然他已不再从事谍报工作,但是耶日·K相信,如今仍有许多在冷战时期取得假身份的间谍在活动。“如果不这么想,那就太天真了。”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