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13年07月23日讯】7月22日,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发布报告称,中国利率改革加速可能与影子银行融资活动激增有关。
上周五(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再迈一大步。央行发布公告,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对农信社贷款利率不再设上限,但并未涉及存款利率。
标准普尔表示,央行彻底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只管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将此作为其主要的价格调控工具。若央行也放开存款利率,其可能不得不采取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目标的更为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
标准普尔分析师廖强就上述内容向财新记者表示,未来若央行放开存款利率,就会像其他国家央行(例如,在泰国,韩国,美国和英国)的货币市场体系一样,就是央行盯住银行间短期利率,将此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来影响远端的银行借贷成本和放缓利率,最终对经济体的投资和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标准普尔认为,转变的基础已基本奠定。数年来,金融监管机构协助推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成为国内最长一年期的批发利率的主要基准指标。而在2013年初,央行又推出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和“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旨在提升批发融资市场的稳定性。随着中国国债期货即将重返市场,借款人也可对冲他们的长期利率风险。这应会降低目前官方长期利率指导的必要性。
过去一年来,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可能与表外和非银行融资活动的快速增长有关,标准普尔近期发布的题为《影子银行的快速增长可能加速中国货币政策改革》的报告这样表示。根据该报告,影子银行活动的增长,降低了央行对国内信贷情况的影响力。央行目前的主要政策工具是对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内活动的控制。这些工具对表外和非银行融资市场的直接影响较弱,而表外和非银行融资的强劲增长似乎引起了监管机构的担忧。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陈锦荣表示:“6月银行间市场的波动可能放缓了‘影子银行融资’的增速,但这一影响可能是暂时的。随着非银行信用活动变得更加重要,央行可能不得不更换调控工具,以针对广泛的信用环境采取更为持久且破坏性更小的控制方式。”
以市场利率(银行间短期利率)为基准,将其作为主要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潜在举措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一是,可能会降低银行利润率,尤其是小型银行利润率;二是,随之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对短期经济增长构成更大阻力;三是,加剧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
不过陈锦荣表示:“这一框架将逐步增强政府维持经济增长,减弱经济或金融冲击的能力。因此,上述转变可能改善其货币因素对政府信用的支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