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出门打“骡的”(图)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13年08月27日讯】因小说《骆驼祥子》的巨大成功,老北京的人力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事实上,人力车清末才传入中国,又称“东洋车”,最早在上海流行,老北京第一辆人力车是日本赠给慈禧的礼物。

据记载,该车“车制绝精美。其把手处盘以金龙二,作昂首遐观状。二轮为橡皮所制,轻快流利,得未曾有。一宫监在前曳之,又有一宫监则在后向前而推。太后坐其中,极以为快”。

大内本有各国赠送的10多辆轿车,但慈禧却没法坐,因司机非跪姿,属大不敬,且司机如有异心,无法防御。慈禧本人很想尝试,但宫中反复议论,谁也不敢担责,终于不了了之。一度曾尝试过改装汽车,让司机跪着开,但反复试验,没能成功。

所以,慈禧太后多乘人力车出游,这开了风气之先,老北京遂大量仿造洋车,只是橡胶难得,故初期都是铁轮,颠簸异常,民国后才改用充气轮胎。

由此可见,北京人坐人力车的历史并不长,那么此前坐什么?

其实,老北京坐“骡的”的历史要悠久得多,骡子力量大,性格温和,辛亥革命前,骡车是北京主要交通工具,外地称为“京车”。

“骡的”分官用和民用,官用车轮高,为防止颠覆,车轴更长,俗称“陕西脚”,因骡子多从陕西来。老北京只有土路,雨后一片泥泞,容易翻车,所以“骡的”轮子沉重无比,以降低全车重心。官家“骡的”需三人驾驭,车夫只能在地上牵行。

“京车”制作精良,尤其在轴的制作上有绝活,跑起来声音悦耳,犹如戏台上的响板,别处的工艺达不到这个水平。此外驾驭“骡的”也需技术,老北京街道都很窄,人车不分流,但两车高速对行,却能保证互不刮蹭,亦不伤人。

老北京民用的“骡的”都有“站口”,相当于出租车公司,使用时可以直接向他们租赁。

在古代其他城市,驴车往往更流行,为什么老北京要用“骡的”呢?因为老北京城大,此外相对繁荣,人们的乘车需求大。驴车速度慢,此外驴的力量不足,乘客一多,便有翻车可能,还常把乘客颠下去。此外,驴的形象猥琐,不如骡子气派。所以老北京驴车多用来拉货,即使拉脚,也只面向中下层平民,价格异常便宜。

然而,“骡的”成本高,速度慢,在人力车的竞争下,渐渐失去市场。其实人力车也没繁荣多久,在三轮车、自行车的竞争下,上世纪五十年代便销声匿迹。有趣的是,三轮车也来自日本,北京第一辆三轮车是抗战时日本人送给汉奸江朝宗的礼物,上世纪30年代开始流行,因在生活中用处颇大,被老北京人亲切地称为“板车”。(本文资料主要引自《北京志·人民生活志》)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