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生活安全网 最怕承诺又落空
【看中国2013年11月03日讯】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矛盾尖锐,成为内地主要的民怨源头。如何透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消除矛盾,化解民怨,避免社会动荡,是执政者必须面对的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当局承诺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制度,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还要确保网底不破,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并提出统筹低保制度,建立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制度等“五点努力方向”。
尽管内地早已建立基本社保体系,但由于制度残缺不全,漏洞处处,弱势社群往往被政府和社会遗弃,连最起码的生活和医疗也得不到保障,以致经常发生各种人间悲剧。近日多宗基层民众因无法负担高昂医疗费而采取极端手段“自救”的个案,已足以显示问题的严重性,河北男子自锯病腿、广西癌症老翁自己切腹割肠、重庆农妇挥刀自剖放出腹部积水等等,无不令人触目惊心。试想想,如果社会救助与医疗体系能提供足够保障,这些基层民众何至于拿自己生命当儿戏?正如有网民嘲讽,“教育改革让人上不起学,医疗改革让人看不起病,住房改革让人买不起房。”事实证明,社会救助制度千疮百孔,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贫富悬殊 冠绝全球
事实上,改善社会救助制度,为低下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乃执政者应有之义。然而一张不破底的安全网并非万全之策,只要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继续存在,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便难以得到保障。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经济蛋糕愈做愈大,可惜得益的永远是权贵阶层,基层民众根本无缘分享蛋糕。君不见,内地家庭收入最高一成和最低一成的差距高达六十五倍,全国百分之零点四最富有人口掌握百分之七十的财富,中国的贫富悬殊几乎冠绝全球,社会不公不义,基层民众根本谈不上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
最讽刺的是,前总理温家宝曾信誓旦旦承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然而现实却是,多少人房子被强拆、多少人上访无门、多少人被神经病、多少人被失踪,他们连基本人权都得不到保障,又有何幸福和尊严可言呢?社会不公、贫富分化是中国最主要的矛盾,也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当局承诺建立社会救助制度,编织生活安全网,无疑是消除矛盾、化解民怨的手段之一,但归根究柢,如果不能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贫者有希望,弱者有尊严,再多的承诺也是空谈。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