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君】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一)(图)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13年11月07日讯】隋亡之后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全国各地的武装割据造成内战不息,导致国力大衰、民力枯竭。李世民横空出世,以他特有的英明神武平定四方,受封为“天策上将”;登基称帝之后又击败强敌突厥,受尊为“天可汗”,成就了前所未有的贞观之治。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在文化、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各个方面,都远远的超越了以往的所有时代。而唐诗的繁荣、散文的复兴以及传奇的成熟,把人类文学史推上了辉煌灿烂的顶峰。随之而来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造像、建筑、冶金、制瓷、纺织、印刷、酿酒、焙茶……多元纷呈,绚丽夺目,达到了盛况空前的地步。史称“东至于海,南至于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焉”。人类社会在此时真正走入了一个祥和、礼让、安定、富足的歌舞升平时期,而后世也记住了这个盛唐气象缔造者的名字:唐太宗李世民。

盛唐气象的名声也远播海外。当时,宇内诸国莫不知有唐,所以后来“唐”遂成了中国的同义语。时至今日,外国人犹呼华人为“唐人”,把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所穿服装为“唐装”。唐朝亦是一个佛法广传的时代,佛教在历经两晋南北朝和隋朝的兴起和传播后,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大量佛经被翻译成中文,佛教宗派正式形成,石窟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代。唐诗在内容题材、思想、艺术、造诣方面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从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来看,作家二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多首,诗人之众,诗作之繁且质量之高,实为中国诗史之奇观。


“贞观之治”之后的唐高宗与武后时期基本延续了贞观时期的国策,完全击败了高句丽等强敌。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于690年建国周,即武周,女主政治达到了高峰。直到705年唐中宗因神龙革命而复位,唐朝才得以恢复。女主政治直到唐玄宗继位后才完全结束。“贞观之治”为盛唐王朝的顶峰“开元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唐的家世

唐高祖李渊出生于山西一个有着汉人与胡人混合血统的权贵之家,其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封唐国公。父亲在北周时担任要职,其母家是独孤家族。因为独孤家族亦与宇文氏和杨家联姻,因此李渊与杨坚和北周明帝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母独孤氏为隋文帝皇后的胞妹。

李渊七岁时承袭了父亲的唐国公之职。《旧唐书》中说,长大后的李渊,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因此不分贵贱都很喜欢他。当时有个会相面的人对李渊说:“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李渊因而十分自负。隋朝时,李渊先后担任过太守,殿内少监和卫尉少卿。

李渊平素对人讲恩德,更喜欢结纳豪杰,所以很多人依附他。这引起了喜好猜忌的炀帝的疑惧。有一次,炀帝召见李渊,李渊因为生病而没有去。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炀帝便问道:“你的舅舅为什么迟到?”王氏说是因为生病的缘故。炀帝接着问:“可是要死了?”李渊听说后,十分恐惧,自此沉湎于酒色中,以避免引起炀帝的怀疑。

李渊生有四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元霸,其中以次子李世民最为聪慧睿智,心胸宽广。李世民出生时,有二龙在房门外嬉戏,三日才离开。唐高祖李渊到岐州上任时,李世民只有四岁。有个善于相面的书生拜见高祖说:“公贵人也,且有贵子。”等到看见李世民,他又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高祖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其命名。

太原起兵

隋朝末年,由于炀帝杨广的奢侈无度,纵容贪污,致使民不聊生。公元611年起,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地豪强纷纷拥兵自立。其中势力比较强大的是河南瓦岗军、河北农民军和江淮农民军。

根据《旧唐书•高祖本纪》记载,大业十三年(617),李渊被隋炀帝任命为太原留守,太原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为副留守。当时,天下起兵反隋的队伍蜂拥而起,隋炀帝所在的江都(今江苏扬州)被孤立了。生性猜忌的杨广认为李渊镇压义军未尽全力,便下旨押李渊往江都治罪,但很快又改变主意赦免了他。隋炀帝此举令李渊与李世民意识到腹背受敌的可怕,他们将不是死于朝廷的猜忌,就是死于叛军的夹杀。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就和晋阳县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

李世民知隋必亡,暗中结交豪杰,招纳逃亡之人,他先与晋阳县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起兵造反的计策确定之后,李渊还不知情。李世民想实情相告,又担心李渊不听。李渊当时还兼任隋炀帝的行宫——晋阳宫的长官,和李渊交往密切的裴寂担任副长官。李世民私下找到裴寂商议,裴寂就选了晋阳宫的几个美女,乘李渊喝醉酒之后,陪他过夜。然后,裴寂把李世民的谋划告诉了李渊,李渊大惊。裴寂说:“安排宫女侍奉,事情暴露后是要杀头的,我这么做就是为了要劝你下定决心起兵啊。”李世民乘机向李渊汇报了整个计划。李渊开始时不同意,还一度表示要把李世民送去报官。但是李渊思虑再三,最终还是答应了李世民的起兵计划。

此时,奉炀帝之命监视李渊的副太守高君雅和偏将王威想趁其到晋祠祈雨之际对他下毒手。李渊与李世民得知后,立即将二人斩首,同时宣告脱离隋室,起兵与群雄争锋。李渊自称大将军,并重新编排队伍,分成左右军:李建成为左军统帅,封陇西公;李世民为右军统帅,封敦煌公;李元吉为镇北将军,暂守太原。这时瓦岗军和河北农民军正在中原地区奋战,牵制了大量隋军,隋京都长安地区的防守力量很薄弱。

公元617年6月,李建成与李世民俩兄弟合力领兵猛攻西河,二人身先士卒,军队士气高昂。军队沿途不干扰百姓,未得天下早已广施仁政,尽得人民支持。大军势如破竹,西河城一触即溃。入城后只杀掉了民愤极大的郡丞高德儒。李世民下令抚慰百姓,西河城顿时变得井井有条,李氏威望瞬间扩大传扬开去。李渊为此称赞年仅十八岁的李世民:“汝等如此带兵,可以横行天下。”

同年7月,李渊连同左右俩军,共三万战士西进关中,与各地群雄争先攻占隋朝都城长安。当时正是秋雨时节,道路泥泞,军队进程受阻;又传来突厥联合马邑割据刘武周袭击太原。李渊担心李元吉有失,就考虑退兵,以策万全。李世民挺身反对班师,认为一则一旦兵退,隋军有可能从后杀上,军心紊乱,必然一败涂地;二则突厥与刘武周之突袭未必属实,也许只是隋军故弄玄虚;三则军队士气旺盛,大可一举破隋,日后良机难再;四则长安若被其他割据群雄首先攻占,半壁江山马上落入他人手中。

为了使李渊取消退兵决定,李世民连夜在李渊帐前大声痛哭。李渊将其召入账中,问他为何而哭?李世民答道:“义军进必克,退必散。敌乘于后,死亡顷刻而至,怎能不悲?”李渊再三思考后,终于采纳了李世民的建议,决定全力出击,直指长安。由此可见李世民深远的谋略和超凡的胆色。

经过一番征战,李渊的军队于十月攻陷了长乐官,十一月,攻破了长安。李渊立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从宣布起义到攻入长安只用了一百二十多天时间,实是后发先至,快如雷电。攻打长安沿途有无数小规模的反隋力量归顺,李渊的军队也增加到了九万人。

玄甲铁军战功卓著

唐朝初年的“天策玄甲军”是唐太宗李世民所创的精锐骑兵部队,冲击力大,是野战冲锋的主力,尤其在地域开阔的西域,有很大作战空间。“玄甲军”由于战功卓著,位列中国古代著名精锐部队之一。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猝与王世充遇,战不利。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余人,世充遁归。”这段文字虽然很短,但玄甲军的战斗力和作用可见一斑。李世民几乎每战都身先士卒,他自己一身玄甲,率领着骑兵如同黑云一般压向敌阵,声势迫人,加上玄甲军本身的精锐,几乎无坚不摧。

武德三年七月,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出关进攻王世充。王世充率精兵三万在慈涧扎阵,李世民用轻骑兵引逗他。当时众寡不敌,李世民陷入重围,左右的人都非常恐惧。李世民命令左右的人先行归营,独自一人率军在最后。王世充的勇将单雄信率数百骑兵夹道进逼,争先进攻。李世民张弓搭箭,左右射敌,贼众一个个应弦而倒,李世民俘虏了王世充的大将燕颀。  

李世民率军进驻青城宫。营垒尚未建立,王世充的军队二万余人从方诸门面临谷水扎阵。李世民以精锐骑兵在北邙山扎阵,令屈突通率五千步兵渡水攻击王世充,并趁机告诫他说:“等到双方交战时就放烟,我当率骑兵南下。”双方军队刚接战,李世民用玄甲军冲锋,自己挺身冲锋在前,与屈突通里外呼应。贼众拚死作战,多次打散又多次聚合。从早晨七点一直战到下午一点,贼众才开始退却。李世民指挥兵士追击,一举俘获、斩首敌军共八千人。

天策上将扫灭群雄

此后,窦建德率兵十余万前来援救王世充,到达酸枣。李世民部将萧瑀、屈突通、封德彝都感到腹背受敌,请求李世民退师到谷州来观看形势。李世民说:“王世充粮食已尽,内外离心,我军不需攻击,可以坐收敌军破败之功。窦建德新近攻破孟海公,将官骄傲士兵怠惰,我军当进攻占据武关,扼守山川要冲。贼如果与我军争胜负,我必大破贼军。如果贼军不战,十日之间王世充当会自我崩溃。”  

窦建德排出阵势,从上午七点直到下午一点,兵士又饿又累,都坐在数组中,又争着饮水,顷刻间又收敛退却。李世民说:“可以攻击了!”亲自率领轻装的玄甲军追击引诱敌军,大军陆续赶到。窦建德回军扎阵,还来不及整顿数组,李世民先行攻击,攻击所向,敌军纷纷溃散。不久众军会合作战,尘土飞扬,呼叫四起。李世民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动大旗冲入,直接突入到阵后,张挂唐军旗帜。敌军回头看见官军旗帜,全军崩溃。虎牢关一战,李世民以玄甲军为前锋,三千铁骑直捣敌营,大破窦建德十余万军队,生俘窦建德以下五万余人,王世充因此绝望投降,唐朝统一大业由此奠定。  

唐武德四年六月,李世民凯旋归朝,在太庙贡献俘虏的窦建德、王世充以及隋朝器物车乘。同年十月,李世民因此战功绩而被唐高祖加封为“天策上将”封号,位列众王之上。后世白居易有诗赞道:“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同年十二月,窦建德旧将刘黑闼举兵造反,李世民总统全军向东去讨伐他。武德五年(622)正月进军肥乡,分兵断绝他运粮的通道,双方对峙两个月。刘黑闼被迫急于求战,率领步兵、骑兵二万人迫近官军。李世民亲自率领精锐骑兵,首先攻破了他的骑兵,然后乘胜冲击践踏他的步兵,贼兵崩溃,斩首一万余人。先前李世民派人筑坝堵塞上流河水使水流变浅,让刘黑闼得已渡水。等到作战之时,才命令挖开拦河坝,大水冲到积水一丈多深。贼兵已经战败,逃到水中都淹死了。只剩下刘黑闼与二百多骑兵逃到突厥。

李世民不仅在文治武功上卓有建树,在诗歌创作上也颇有成就。他所写的五言短排《还陕述怀》构思精缜,音韵铿锵,充满了浩然正气:“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玄武门之变

尽管唐高祖李渊在位时间并不长,但基本上可以说他是一个贤明的皇帝。在隋朝一系列制度的基础上,李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他于625年废尚书省六司侍郎,增吏部郎中秩正四品,掌选事,还大赦天下,颁行新律令,减轻刑罚,减轻百姓负担。

唐高祖李渊的四个儿子之中,幼子李元霸早夭,其余三子为英王建成、秦王世民、齐王元吉。大唐武德九年,高祖凭次子李世民率军削平天下十八路反王,灭尽七十二道烟尘,统一了天下。由于李世民屡立战功,威望日高,李渊先后封他为司徒(三公之一)、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中书令(亦相当于宰相),乃至无可再封时,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之职授予他,位在诸王之上。高祖曾对李世民说:“如果事业成功,那么天下都是你打下来的,该立你为皇太子。”李世民拜谢并推辞。待到李渊被隋恭帝封为唐王,将领们也请求以世民为世子,李渊准备立他时,李世民坚辞不受,建议立长子李建成为世子。618年李渊建立唐朝,改元“武德”,以世子建成为太子,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

秦王李世民功高盖世,建成、元吉心中十分妒恨。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子建成性情懦弱惰慢,喜欢饮酒,贪恋女色,爱打猎;齐王李元吉,常有过错;二人均不受高祖宠爱。世民功勋名望日增,高祖常常有意让他取代建成为太子,建成心中不安,于是与元吉共同谋划,并答应元吉在自己即位以后,立他为皇太弟,所以元吉倒向大哥建成,为建成尽死效力,他们各自交结建立自己的党羽,一起排挤李世民。此外,建成、元吉与高祖宠妃张艳雪、尹瑟瑟私通时,曾被秦王撞破,元吉心中深以为恨。他们在高祖面前多次搬弄谣言,加害世民。恰逢此时平阳公主病逝,文武宗亲皆去送葬,建成、元吉假意摆下酒宴,邀秦王共饮,却在酒中下了剧毒。秦王生性豁达,坦然不疑。秦王刚饮一口酒,一只燕子飞过,遗粪污了秦王的酒杯衣服。秦王只好回府更衣,淮安王李神通搀扶着他返回西宫。终宵泄泻,呕血数升。

高祖来到西宫,询问世民的病情,敕令建成:“秦王向来不善于饮酒,从今以后,你不能够再与他在夜间饮酒。”高祖因而对世民说:“首先提出反隋的谋略,消灭敌雠,平定海内,都是你的功劳。我本打算立你为太子,你却坚决推辞。而且,建成年纪最大,被立为太子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也不忍心夺去他的太子之位。我看你们兄弟似乎难以相容,一起住在京城里,肯定要发生纷争,我应当派你返回行台,留居洛阳,陕州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归你主宰。我还要让你设置天子的旌旗,如汉朝梁孝王故事。”世民哭泣,以不愿意远离父皇膝下为由表示推辞。高祖说:“天下都是一家,东都和西都两地,路程很近,只要我想念你,便可动身前往,你不用烦恼悲伤。”世民准备出发的时候,建成和元吉一起商议说:“如果秦王到了洛阳,拥有了土地与军队,我们便再也不能控制他了。不如将他留在长安,这样他就只是一个匹夫而已,捉住他也就容易了。”于是,他们暗中让好几个人以密封的奏章上奏高祖,声称:“秦王身边的人们得知秦王要前往洛阳,无不欢欣雀跃。看秦王的意向,恐怕他不会再回长安了。”他们还指使高祖宠信的官员以秦王去留的得失利弊来劝说高祖,最终逼迫高祖改变了主意,秦王前往洛阳开府的事情又半途搁置了。

高祖此后虽尽力调解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然而,建成、元吉仍不思悔改。建成、元吉与后宫的嫔妃日夜不停地向高祖诬陷世民,高祖信以为真,便准备惩治世民。陈叔达进谏说:“秦王为天下立下了巨大的功劳,是不能够废黜的。况且,他性情刚烈,倘若加以折辱贬斥,恐怕经受不住内心的忧伤愤怒,一旦染上难以预料的疾病,陛下后悔还来得及吗!”于是,高祖才没有处罚世民。元吉暗中请求杀掉秦王世民,高祖说:“他立下了平定天下的功劳,而他犯罪的事实并不显著,用什么作为借口呢?”元吉道:“秦王刚刚平定东都洛阳的时候,观望形势,不肯返回,散发钱财丝帛,以便树立个人的恩德,又违背陛下的敕命,不是谋反又是什么!只应该赶紧将他杀掉,何必担心找不到借口!”高祖犹豫再三,没有答应元吉的要求。

建成、元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时候,突厥侵犯华夏,建成向唐高祖主张,让元吉替代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录用元吉做主帅之后,元吉又恳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与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计划把这些将士调开之后,就可以轻易地杀戮李世民。然而,后来走漏了消息,有人把这个隐秘方案报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局势紧迫,急速找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等人商议。两人都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是一件好事。仍是等他们动了手,咱们再来抵挡他们。”尉迟敬德、长孙无忌听后都着急起来,说若是世民再不下手,他们也不肯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最后秦王李世民为求自保,万般无奈,在众多名臣勋将的帮助下毅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手下大将秦琼射死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死李元吉。当李渊知道消息后,问身边的大臣:“没料到有这样的大祸发生,朕该如何是好?”萧瑀、陈叔达说:“建成、元吉对大唐起兵没有贡献,又无功于天下,因为妒嫉秦王功高望重,想加害于他。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众望所归,如陛下立秦王为太子,把天下重任交给他就好了。”李渊回答说:“好,这也是朕多年的心愿呀!”

高祖李渊招见世民,摸着他的头说:“这几天,我差一点就因为相信谣言而错怪你。”世民在父亲胸前,大哭不止。由此可见,玄武门之变完全是被迫的自卫措施。对于血腥的结局,世民极为负疚。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下诏立李世民为皇太子,继统东宫。不久,又下诏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李渊被尊为太上皇,八年后去世,终年七十岁。死后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

本文留言

作者云中君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