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13年11月11日讯】但凡去过欧洲旅游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所参观的景点中,教堂的比重实在太大了,每天不是广场游览就是看教堂,欧洲游一趟下来,景点不见得会记住多少,但对欧洲教堂的印象肯定特别深刻。的确,欧洲每个城市、村镇都有大小不同的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及清真寺,包括著名的圣彼得大教堂、科隆大教堂、乌尔姆大教堂、德累斯顿圣母院、巴黎圣母院、西班牙圣家族教堂等。为何旅行社安排参观如此之多的教堂呢?奥秘在于,欧洲的教堂和清真寺均不收费,无论是教友还是旅游者都可随便进入,自由参观,这样就给旅行社节省了很多费用。
曾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为何欧洲人没有想到收门票呢?如果收费的话,这是一笔多么可观的收入?可见欧洲人没有生意头脑”。为此,我私下向德国人请教,他们用不解的眼光看着我,反问:“为何要收费?”我说,教堂、寺庙是公共资源,也需要日常维护和人工管理,不收费怎么办?德国人告诉我,民众交税了,如果再收门票就是掠夺。这个道理也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比如高速公路:由于老百姓已经交税,所以德国政府就应该修建免费的高速公路,这就是德国高速公路没有一处收费站的原因。
如果拨款还不够教堂开支怎么办?方法很简单:信众的自愿捐款。欧洲的教众大都比较虔诚,能够自发向教会捐款。教会也比较透明,及时向捐款者公布捐款数目和用途。他们收到捐款后并不提留30%的管理费用于购买玛莎拉蒂、奔驰、宝马或用于公款消费,喝十几万元一瓶的拉菲,更不会暗箱操作,将其装人个人腰包,所以信众对教会很放心,对自己捐款的用途也很有信心。除了教徒的捐款之外,教堂也设立捐款箱,旅游者可以自愿捐赠。一般而言,在教堂点蜡烛或把经书拿走,只要像征性地捐点钱就可以了,多少不限,也没有人监督。如果手上没有零钱或根本不想捐款,蜡烛白点、书籍白拿也没有关系。
与欧洲相比,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人就比较有经济头脑了,几乎所有的寺庙甚至自然景观都要收费,而且费用不菲。如果想进某个寺庙上香,首先要先购买旅游门票,然后才得以进入,这无疑是利用民众的宗教信仰赚钱发财。对此,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先生提出严厉批评:“大陆景点观光费用非常高,如所有的寺庙都收费,普陀山每个景点门票都在40元以上,而台湾没有一个寺庙要收费。”“寺庙等历史景点是老祖先留下来的,不应该收高费用。”如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是自然创造的景色,是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不应收高达300元门票。
网友也表示愤愤不平:“小蒋说得不错。国内旅游景点的高收费,源自有关部门对资源的垄断。即将全民所有的名山宝地,圈起来当摇钱树或者自己享受,由此造成部门肥、百姓穷,说大点就是国富、民穷。法国有许多著名教堂,历史悠久,建筑精美,却是不收费的。在中国,信仰已沦为商品,名胜被当作啇店,垄断者当上了老板,什么全民所有?”“景点高收费犹如毒瘤,特别是宗教圣地,本来就是信徒朝圣的地方,如今也沾满铜臭,弄得像衙门,无钱莫进来,实在悲哀!” “我就不明白,你说人造景观譬如游乐场什么的你可以收费,自然景观你凭什么收费?当年祖国的名山大川要是都这么高门票,徐霞客还游得起吗?我的看法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可以借旅游景点来发展第三产业,譬如饮食、住宿等等,但门票确实不该收”。
于是,网友们这样总结道:“用老子的钱搞建设,用老子的钱发工资和福利,还在服务过程中百般花样收取老子的钱”。他们这种搞法,本质上是“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名义上是公有,实质是私有;形式上是国有,实际上是国家利益地方化。以GDP导向(一切向钱看)操纵地方之间竞争,偌大中国沦为诸侯经济与地方擅权,不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历史景观,都搜刮为私囊,坐地收庄!”
抱怨归抱怨,门票该收还是照样收。诸侯们为何不为所动呢?原因很简单:门票收入太丰厚了,你骂娘我依然能够继续吃肉。在一个权力不来源于民众、权力不受制约的社会,你能奈我何?
所以,在通往各个旅游景点的路上,依然人头攒动,假日经济依旧超常繁荣,因为你我别无选择,除非所有的人天天不出门、不旅游。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