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太监下西洋(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


三宝太监郑和,他是弘扬大明国威的使者,是那个时代人人敬畏的海上英雄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13年12月04日讯】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382年因为家乡发生战乱,被掳进明军阉割,后入燕王府,成为朱棣的一名侍卫,日渐得宠,其时印度洋沿岸国家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伊斯兰教,懂航海,又担任著内宫大太监,因此,明成祖就着他担任正使,率领一个巨大的船队出海,到世界周游,顺便让人们知道大明朝就是世界的中心。

从1405-1433年间的28年中,郑和七下西洋,先后到达东南亚、南亚、伊朗、阿拉伯等地,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共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处,就把大明朝的宝贝礼物赠送给国王,那都是些有着固定中国特色的东西,瓷器、丝绸、茶叶、金银、铁器、农具等,当然,作为礼尚往来的一部分,郑和也交换回了一些象牙、香料以及宝石。


郑和大宝船的模型

郑和所率的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起锚地均选在江苏太仓。

郑和下西洋之时,太仓本地人费信也先后四次奉使往海外诸国,回来时写下了开眼界的《星槎胜览》一书,顺便也对四十余个国家的基本情况逐一介绍,这就使得太仓人对海的认识比其他地区的人更为直接。海运或远洋航海冒险精神一点一点地生长著,郑和船队的大部分海员也都出自太仓。

宋时,“四大发明”都已出现,这大概是郑和船队能以一个大国心态欣然前往几十个国家去周游的心理基础,无论是在航线上还是航行经验上,郑和船队都有历史性的突破,流传下来的《郑和航海图》及4幅附图(过洋牵星图)对世界航海史和地理学都有重要影响。


浩浩荡荡的郑和舰队,关于他们出航的目的,存在着很多说法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有一种说法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推翻了建文帝,但建文帝神秘失踪了,于是,朱棣先是派户科都给事中胡滢遍行全国各地长达16年秘密寻找,未有下落。朱棣一咬牙,就派郑和赴海外寻找。跟这种说法相关的另一种说法是,自始至终给朱棣出谋划策的都是姚广孝(后封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曾监修《太祖实录》,与解缙共同纂修《永乐大典》),他曾参与了第三次下西洋,不远万里到达斯里兰卡,目的是为迎回佛牙(传为释迦牟尼的牙齿,又称为佛牙舍利)。但朱棣为什么会派出姚广孝这样高级别的官员,劳师动众迎回佛牙?可能的用意是:为了宣扬他的正统地位,以平息民间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不论怎么说,郑和七下西洋肯定是中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历史学家的解释是: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以“协和万邦”的身份“和番”—扩大和搞好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同时,维护海道安宁,为各国调解矛盾纠纷。明朝太强大了,强大到只需要给别国施以恩泽就可以了,郑和船队所到之处,“多欢声”、“争相迎”。从前,中西方的交流,主要是通过陆地丝绸之路,自郑和以后,中外交往的路径依赖就从陆地转变到海洋。

作为一种双向交流,15世纪末,葡萄牙人航海东来,无独有偶,登陆地正是郑和七下西洋每次必到的印度卡利卡特。随后,葡萄牙人又沿着郑和开辟的海上航线,追寻到马六甲。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东西方海上汇合。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