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01月31日讯】美媒如此介绍过年:11大现象 / 新京报
中国过年也引发美国媒体的关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30日在首页刊发报道介绍中国过年。为了向美国受众介绍过年,该媒体记者特别总结了“11大现象。”
“过年非中国独有”
第一,中国人不叫它中国新年。报道用繁体汉字介绍称,在中国,它叫“过年”或“农历新年”。过年不只是中国人的节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也庆祝农历新年。
第二,交通大拥堵。“农历新年基本上就是让整个国家的人实现一次家庭团聚,且在同一时间。”因此,交通不可避免地要迎来大决战。
“无论是挤上拥挤的长途汽车,买黄牛票,还是为买上一张火车票站上几个小时,旅行者们无论如何也要与他们所爱的人团聚。”报道称。
第三,过年不只是一天。“这是一个有着各种庆祝活动的节日。”
第四,这是一个“迷信”的节日。“在过年第一天,你得像一个大学生那样生活,不洗澡也不洗衣。也不要扔垃圾,因为据说这样会扔掉你的财富和运气。”
“租个男友规避唠叨”
第五,租个男友回家。报道称,对于单身者、尤其是单身女性而言,过年是一个不好过的日子,“于是有了解决办法,中国最大的电商已经出现租用男友回家的服务,以此让父母亲朋停止唠叨。”
第六,有许多传统习惯需要遵守。整个过年期间,“你不能购买鞋类,但你可以把福字倒着贴在门上。”
第七,放鞭炮是为了驱逐怪兽。
第八,红内衣是一些人的关键装备。“红色与幸运和财富有关,但红内裤主要用于保护的目的。”
报道称,对那些出生在马年的人,红内裤是过年的必备品,“因为过年的怪兽不仅害怕响亮的声音,也能被红色吓退——这令人厌的怪兽还有透视眼吗?”
第九,甜食时间。“食物是所有中国节日的主角,但在过年,甜食尤为重要,因为它意味着来年的甜蜜生活。”
第十,它有自己的电影类型——贺岁片。“中国大陆和香港都有一种叫‘贺岁片’的电影类型,专供过年放映。”
第十一,过年习俗并非铁板一块。
过年不一定不能买鞋,就看你如何去解读它,“鞋这个词听起来像叹气,但另一方面,鞋也与‘谐’同音。”
“买火车票就像中彩票”
除了介绍中国过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David McKenzie还随一名返乡农民工,挤上从北京至合肥的T83次列车,讲述这名农民工的返乡故事,以及中国过年的“移民潮”。
“在过年期间,中国人的旅行次数超过30亿次,其中超过2亿次经由铁道,因此,得到一张火车票几乎像中彩票。”这篇报道称。
别让压岁钱透支了“年味” / BBC中文网
如今压岁钱“变味”透支“年味”,给全社会敲起警钟。
“过新年,穿新衣,放花炮,吃饺子,高高兴兴领压岁钱”,这是孩子们过过年最快乐的事情。从事儿童心理教育的蔡蕾女士谈道:“大年三十家中老人给孩子们发压岁钱,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和寄希望于未来的美好愿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压岁钱的意义似乎有所变化,其所包含的对孩子美好祝福的内容有所减少,反而出现了将发压岁钱的多少,当成了一种炫富的手段,进而相互攀比的趋势。”(1月30日《郑州晚报》)
新年到来,人们都在放飞着美好的祝福。走亲访友是一种祝福,请人做客是一种祝福,派发红包也是不可或缺的祝福;每个人都觉得,不管哪一种祝福都成了金钱绑定不菲的祝福,囊中羞涩仿佛就透支了祝福,这让很多人很纠结。有心走亲访友,赔不起“祝福”成本;不去走亲访友,透支“常回家看看”。
一些纠结不下的人儿只好偷偷回家过年,偷偷返回单位,搞得跟“小偷”似的,这样的年味不让人五味杂陈吗?还能维系传统血脉的“回家过年”吗?
我们不难发现,中年人和老年人都怕过年,原因就是成本太高。又是年关进行时,许多人又在纠结年关的压岁钱,亲朋好友似乎都在欢呼压岁钱越多越好,走亲访友者都在渴望越少越好,这样不至于囊中羞涩,不至于付不起压岁钱丢了面子。
两者都在内心博弈,可谁也不愿意做最少压岁钱第一人,都在“死要面子活受罪”,都在助推“祝福风”变“拜金风”。不仅把大人助推的“见钱眼开”,还把小孩助推的“纸醉金迷”。传统美丽朴素的祝福民俗,就这样被“病变”了,还能传承多久呢?
民风走向来自于官风走向。如果党员干部甘当做最低压岁钱第一人,政府机关制度化践行年关“最低压岁钱”过年,建立官方的节俭、节约、回归传统朴素过年风气,民间才能掀起朴素过年祝福风。如果党员干部口头高喊年关节俭节约朴素过年,行为仍在过年“金钱暴力”,必然倒逼民间民众“死要面子活受罪”,年关祝福压岁钱还是要节节攀高、宰人不止,年味还是要被宰人压岁钱透支。
其实,传统压岁钱指的不是金钱的价值,古代仅是一枚铜钱、一份辟邪实物,意在驱邪避鬼“压祟”;现在被演化成金钱价值本身就是给这种传统习俗“掺假”,不符合传统文化传承和历史认同。何况,年关给孩子水涨船高的压岁钱,让纵多孩子不知道金钱“粒粒皆辛苦”,反而易培养孩子的大把大把花钱和攀比、索要不良习性,对孩子心里成长和素质培养有害无益。如果压岁钱变成孩子学习的用具实物,孩子就会一见实物而心动、感动和激励,既大大降低了压岁钱数量,也产生诸多正能量,不好吗?
压岁钱“变味”透支“年味”,这是给全社会的警钟。希望官方引领民间回归朴素的压岁实物本身,让今年人们走亲访友、互致祝福对压岁钱“无虑一身轻”,这也是给党中央的节俭号召“拜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