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 只能换来你的安心 而非我的释然(图)
(图片来源:心灵咖啡网)
看到这么一句话,“别和我说对不起,对不起只能换来你的安心,而非我的释然。”瞬间脑海出蹦出电视连续剧的经典场景“对不起,我们分手吧,你要什么补偿?”“说对不起有用么,补偿有用么?”
一句对不起,能挽回多少
尽管看上去对不起是万能的,就像钱一样,任何错误都能先说上一句“对不起”,但是这是这三个字真的很苍白。当你不小心做错了事,伤及了别人的性命,比如车祸、意外等等,那这位伤者的家人收到一句“对不起”与所谓的补偿,完全不能对等于失去一条人命对于心灵所造成的创伤。
什么时候,我们会用到对不起?
在我们做错了事情,对对方感到抱歉的时候。比如说,你不小心踩了对方一脚,“对不起”;你弄坏了别人的东西,“对不起”……然而所有的对不起,都难以挽回对方所承受的伤心、难过与疼痛。
如果换位思考下,当自己是受害者一方的时候,我们也会觉得,对方一句“对不起”有点太轻飘了,除了能表达他的歉意,完全没有任何的安慰力量。由此看来,“对不起”似乎的确只是让犯错者安心,诚意与否还得看他的语句语气与其它行为表现。
好好地说一句对不起有多难
尽管“对不起”很苍白无力,但还是有人连一句“对不起”都不会说出口,又或者是还要加上一句让道歉显得很变味的话,让人觉得还不如不道歉。
“对不起。可这都是你造成的,要不是你……”这样的道歉把责任引向对方,含着攻击。
“我为我所做过的一切道歉。”这种含混不清的道歉并没有说清楚行为错在哪里。
“出现了错误。”这是一种置身事外、回避负责的认错方式,没有指明谁犯了错。
“如果有错的话……”给过错加上附加条件,其实质是想否认错误。
“如果有人受到了伤害……”质疑受害者是否受伤,是掩盖自己的过错,似乎道歉只是因为自己大度。
“其实也没什么……”对是否犯错产生疑问、试图大事化小的做法会让道歉偏离轨道。
使用不恰当的语气。“对不起,让你这么伤心”、“对不起,让你反应这么大”——根据语调不同,既可以表达关心和自责,也可以表示傲慢的谴责。
这样的道歉就真的没有必要了,这不是更让受害者闹心么?道歉就应该真诚地承认自己犯了错,然后感到很内疚、自责。而不是假模假样的随便说上一句对不起。
为何有些人不愿说“对不起”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做错了事情要道歉。但是总当说的话、做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不便甚至伤害,大多数人会立刻致以诚恳的歉意。道歉是应该的,是获得别人原谅、减缓自己负罪感的最好方式。
但是,有一些人明明做错了,却死活不肯道歉。“对不起”对于他们来说,是世界上最难以启齿的三个字。他们为什么打死都不肯道歉?
美国纽约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盖伊•温奇认为,拒绝道歉表示一个人正在努力地保护脆弱的自我。原来,说“对不起”产生的心理后果远远超出了这三个字的表面意思,带来的威胁足以令他们恐慌。
死不道歉的人无法把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人格区分开来,他们内心有着复杂的暗涌,害怕一旦道歉,自己就是品行恶劣、自私愚昧的人,而且道歉还会敞开心扉,而与别人发生深层次的情感交流,这是他们最害怕的威胁。
道歉让普通人感到愧疚,但只是对自己的行为感觉不好;道歉让他们感到羞耻,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差劲的人,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温奇最后指出,拒绝道歉是一种管理情绪的手段。他们宁愿保持愤怒的状态,与别人保持情感上的距离,也不愿意与别人过分亲密,以免内心受到威胁。他们的这种做法不无道理,因为道歉会一下子打开自己的心理防线,难免要把自己悲伤、绝望等情绪流露出来,容易一发不可收拾。
然而他们没考虑到,表露自己的内心后很有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和爱护,结果不一定像他们预期的那么悲催。其实心理治疗就强调敞开心扉,与别人建立情感联系和相互信任,从而改善与别人的关系。
请学会宽恕向你真诚道歉的人,请真诚的向他人道歉
如果我们是受到伤害的一方,知道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所有的伤害都已经承受,所有的疼痛都会慢慢减弱。如果对方是真心的因伤害你而感到抱歉,那么他也会内疚,觉得会愧对于你的。
而我们自己长久的沉浸在悲伤里面,也只能是愁容满面,只有尽快的让自己放开、放下给自己一份全新的心情,原谅对方,给他一句“没关系”或其它宽恕的话,这样你是解救了对方,也解救了自己。
如果我们是犯错的一方,真诚且不卑不亢地说上一句“对不起”并不会让我们损失多少,相反可能会让别人对我们更加的有好感。至于那些不是由心而发的道歉,也并不会让你收获多少利益,有时候甚至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所以,又何必如此呢?